李云龙说强者都是扎推出现的,他的话到底有没有依据呢?

2025-05-14 02:45:3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说起李云龙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他在《亮剑》里面是一位作战能力非常强的猛将,在战争时期立下了很多赫赫的战功。李云龙从开始没有文化的“泥腿子”,到后来逐渐成为了可以做军事理论的将军,这和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李云龙曾经在论文里面写到“一支军容风纪肃整的部队,往往能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将军,这些英雄都是由集体的形式出现的。”,说的通俗一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实力的强者都是扎推出来的。他的话到底有没有依据呢?

李云龙的这句话说的有很大的道理,就拿他带领的独立团为例子,除了李云龙之外,像心思谨慎的老邢和勇猛的张大彪以及战斗力很高的王希奎等等,都是实力比较雄厚的猛将。除了独立团之外,像整个386旅更是人才济济,陈赓、李聚奎、陈再道,许世友、王新亭,王近山等人,都在剧里面表现很好,让人们牢牢的记住了他们。

这种才人扎堆出现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战争时期,在更早的历史上也有先例。就像在明朝时期,除了开国帝王朱元璋之外,还有多位将领,像徐达、汤和、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等人都是有赫赫战功的大将,在跟随朱元璋的时候都立下了功勋。这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将领,在经历了前朝的黑暗统治后,终于翻身抵抗,从而才井喷式的出现了这么多人才。

其实发生这种现象也是有规律的逻辑的,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其中英雄之间相惜可能是首要原因,因为只有实力强大的人才能够召到同样的强者,而只有强强联手,才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所以但凡决定做大事的,肯定都是一群能力非常强的人。

其次,还是根据上文说的,在这些强者出现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个带头人,这个头领在强者的团队里面,起着非常的重要的作用。他可以不用是能力最强的,但一定要是领导力最强的,就像《亮剑》里面,李云龙虽然刺刀玩不过王喜奎,耍大刀也不敌张大彪,但是他有非常高的指挥能力,正是有了这种能力,才能把团体里面每个人的才干发挥到最大程度。如果像王伦一样,他这个头领连手下的林冲都容不下,这样肯定是失败的结局。

第三个原因,在这些强者的团队里面,是不可能让能力不足的弱者混进来的。和他们一起共事,要是没有真本事的话,很容易对结果造成影响。而且大家肯定都会发现,这些强者的脾气都非常的大,他们经常会为手下的错误行径大发脾气。李云龙在带领独立团期间,不会对弱者另眼相看,因为他认为,弱者跟这些强者在一起,也会改变也会提高自己能力的,这就是他经常说的军魂!所以在历史上,能够成为开国大将的都是强者,而正是因为这些强者联手,才会做出更大的伟业!

回答(2):

有依据。一个强者的身边总是会出现其他强者,因为强者的带动和感染,会保护其他的弱者,让他们成长为新的强者。

回答(3):

我觉得他的话语很有依据,因为能够在一起共事的都是水平相当的人,而且一般有能力的人都喜欢和有能力的人打交道。

回答(4):

我觉得他的话特别的有依据。因为自古以来每一个特别牛逼的团都有很多的人才,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再优秀也不会获得胜利的。

回答(5):

有依据,因为强者周围围绕着的也全部都是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