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025-01-25 01:31:2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回答(2):

“民法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必将对于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作出积极的贡献。”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宫鸣说。

在他看来,民法典草案的出台反映了我们国家在社会治理方面走向成熟。“我们国家的民法典现在成熟了,可以正式出台了,它既是之前我们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这个经验总结的结果,也包含了之前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等这些单行法律成熟的成功的实施积累下的经验的一个结果。”

随着各民事单行法律的颁行,越来越多的民事法律部门得以建立,民事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单行法的叠加就足以应对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重任,仅仅有单行法,是与民法作为市场经济基本法的地位不符的。中国编纂民法典,为市场提供了细致而微的“游戏规则”,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

民法典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调整的领域众多,各个领域的运行基础和逻辑也不一样,将这些不同领域的法律有机整合为一个整体,难度巨大,需要高超的立法技术,因此,通常把民法典的立法称为“编纂”,而不是“制订”。



扩展资料:

这一“先零售后批发”的立法思路,确立了我国民法典制定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战略。除了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知识产权立法、商事立法等,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民事立法是从婚姻法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又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为标志的民事法律逐步完善。据统计,我们相关的民事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层面的就200多件,可以说是种类繁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党中央作出了编纂民法典的决定,今天民法典审议通过,确确实实是实现了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在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静看来,“民法典不仅是一部将多种民事法律进行系统化的法典。

更重要的它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国家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所以说,民法典制定的基础,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这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回答(3):

民法典草案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民法典草案还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这体现了对消费者基本权利的侧重保护,也对公共服务提供者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201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违法发放高利贷,将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民法典草案对高利贷明确说“不”,代表了国家对高利贷进行坚决禁止和严厉打击的态度,回应了民众对治理放贷乱象的呼声,同时也反映了国家对民间金融资本的管理更加成熟、规范。

扩展资料

民法典草案拟引入“离婚冷静期”,引发公众热议,有人担心限制了婚姻自由。作为一名家事法官,我认为引入离婚冷静期制度,为离婚设置“时间门槛”很有必要,并不会限制“离婚自由”。

在办案中,我们发现闪婚闪离现象比较突出,有很多夫妻并不是真正感情破裂,只是一时冲动。“冷静期”绝不是限制已经感情破裂的夫妻双方离婚,而是让双方通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理性分析婚姻中的问题,最终慎重地作出抉择,激发他们对婚姻家庭的责任心,保护好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如果存在家暴,可以通过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并通过诉讼离婚。

民法典草案拟引入这项制度,让我们家事法官感到很欣慰,其实这项制度在新乡法院家事审判中已探索试行好几年了,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民法典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回答(4):

“民法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必将对于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作出积极的贡献。”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宫鸣说。

《德国民法典》文字语言既简洁明晰,又通俗易懂,让一般人理解起来毫无困难。体现了立法者的法律平民化的理念。在法典的总体结构上,是以国法大全之《法学阶梯》人、物、诉讼三编制为基础,构建了人、财产以及所有权的各种变更、取得财产的各种方式三编制的体例。

扩展资料:

《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3月21日通过。法典除总则外,分为3编,《法国民法典》共2281条。第一编是人法,包含关于个人和亲属法的规定,实际上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第二编是物法,包含关于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的规定,实际上是关于在静态中的民事权利客体的规定。

第三编称为“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编。内容颇为庞杂:首先规定了继承、赠与、遗嘱和夫妻财产制;其次规定了债法,附以质权和抵押权法;最后还规定了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实际上,该编是关于民事权利客体从一个权利主体转移于另一个权利主体的各种可能性的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法典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