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带评价

2025-03-08 16:54: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区带是盆地的同一区域内有相同成因联系的所有圈闭或潜在勘探目标的总和,是盆地内油气聚集的基本场所,是为适应局部的油气勘探和评价而产生的过渡性地质单元。从规模范围上考虑,它介于盆地 ( 或坳陷、凹陷) 与圈闭之间。因此,区带可以进一步描述为存在于盆地同一构造带中,具有相同成因联系和油气生、运、聚规律并在地域分布上相邻的一系列圈闭与已发现油气藏 ( 田) 的统一组合。其中的圈闭或油气藏可以具有不同的地质特点,或以一类为主,或几类相互组合。它们可以在平面上形成带状或块状,在剖面上交错叠加。

区带评价是盆地勘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产生的、适宜于局部评价和预测的分析方法,它有利于提高对评价对象分布规律以及资源量和储量分析预测的准确性,有利于勘探区块选择和规划部署。区带分析方法已在油气勘探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石油公司具体操作和把握的基本方法。

我国对区带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认为区带的具体形式有二级构造带、局部构造组合带、有利砂岩储集带以及复式油气聚集 ( 区) 带等。从成因类型分析,区带有构造型和地层型两种,构造型区带主要依赖于盆地的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变史,是盆地勘探中最容易圈定、分布最广泛的基本类型。地层型区带则主要依赖于盆地地层发育背景和构造 - 地层沉积演变,在盆地勘探中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两种类型区带在盆地中通常形成复杂组合。

区带评价研究是在盆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丰富和充实了盆地研究。区带评价除了要研究勘探区带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沉积特点、地质演化史、生储油特征外,还必须指出有利的含油气区带圈闭的个数、层位以及圈闭规模和资源的分布概率。

区带研究的内容包括区带构造评价、区带生烃评价、储集层和盖层评价以及勘探效果研究。构造研究的基础是区域地层,在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构造模式的研究和评价。生烃研究是根据有机地球化学理论,通过对评价区带的沉积相和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相关研究,建立有机地球化学剖面,估算生烃量和排烃量。

依据区带对油气聚集的特殊性和资源量计算的精度要求,目前应用于区带资源量计算的方法主要是圈闭体积法、生 - 供烃单元法和发现过程模型法。

1) 圈闭体积法。基本原理是对区带内所有圈闭按体积进行资源量计算,然后加总求和得到区带资源量。对区带资源量计算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了资料条件和地质条件两种,两者共同构成了风险分析要素。因此资源量计算应按油气聚集类别、圈闭落实程度和圈闭条件依次进行计算,分别乘以不同的条件系数,然后加总并乘以可采系数,最后得到区带分类的可采资源量总和,若乘以风险分析系数则得到风险资源量。

2) 生 - 供烃单元法。基本原理是认为含油气层系范围以内所生成的烃类将就近运移聚集于含油气区带内。根据地质构造或沉积发育所划分的供烃面积单元,按其生烃量计算所得的聚集烃量即为资源量。这种方法应用的关键问题是对有效的生 - 供烃面积单元进行合理划分和界定,然后运用概率模型分析方法对源岩的生、排、供烃量进行预测研究,计算分析不同条件概率下的油气资源量。

3) 综合分析法。应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将区带作为基本的地质评价单元进行资源量计算,其中可以包括区带类比分析法、地质条件分析法和发现过程模型法等。其中,发现过程模型法综合运用了区带内已知圈闭和油气藏的资料,建立了发现模型并作了理论推论,目前已为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大石油公司普遍采用,国内应用也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

区带综合评价是在区带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资源量计算、地表地质条件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经济评价,其结果作为勘探部署的依据。常用的评价标准如表 9 -1 所示。

表 9 -1 区带综合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