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出国要护照,古代人出国需要哪些证件?

古代出国容易吗 ?
2025-05-20 09:57:3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我们现代人出国一般都需要相关的证件。像比如说如果是出国旅游,那么就需要办理护照和该国家的旅游签证。如果说是出国留学,那么就需要办理护照和该国学生签证,准备申请学校的所有材料。还有就是出国工作需要该国公司担保商务签证或者办理劳动签证。那么古代人出国需要哪些证件呢?

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我们知道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每到一个国家需要倒换“关文”,这里说的“关文”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护照。那么这个“护照”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流行的呢?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土地对于人们来说非常的重要。当时世界人口较少,所以世界上有很多荒地,大家不会因为徒弟而引起纠纷。但是到了战国时期,人口密度变大,相对的土地就越来越少。人们就开始对土地有了竞争。于是青铜时期,各国为了限制人们的通行,就发明了“符节”。

“符”是政治和军事的凭证信物,它可以验证身份,作为出国的凭证,军营要塞的凭证,也可以用来调兵遣将。“节”是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有的,就像我们所熟悉的“金牌”一样,见到此物就像见到君主一样。用来代替君主出征,督查和办理重大事件。和我们现在护照不同的是,“符节”只认“物”,不认“人”。也就是说,任何人拿着“符节”拥有此权限。

到了隋唐时期,又出现了一种“身份证”——“鱼符”。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鱼符”都是用黄金做的。五品以上官员的是银做的;。六品以下的是铜做的。这个是不可转借他人,否则要受罚。在《大唐六典》规定,各地检查站要严格检查过往的行人马车,如果没有该证件而冒充他人出去是要判处一年有期徒刑。可见古代人出国也是需要证件的,不是相出就能出的。

回答(2):

古代人出国依然需要证件,当时需要的是皇上允许的通牒,这种证件一般只有大臣和使者才能有,一般老百姓是没有机会的,并且在当时每过个关口就要送上一份通牒,不然他们是不会放你出去的,像古代出塞,或者郑和下西洋都是会用到这些东西的。

现在大家出国可谓是非常方便了,因为我国和很多国家都有了建交发展,所以只要有护照一般签证还是很容易的,甚至很多国家都可以免签或者落地签,而在古代,一般老百姓出国可没有那么多机会,只有朝廷的使者才有机会到国外去,在当时同样也有着类似护照的东西,那个东西就是通牒文书,只要出了国,每一个关口都需要出示,哪怕是在三国时期,从魏国走到蜀国也是需要这个东西的,否则他们是不会放你走的。

并且这种东西也是只有贵族和官员才有机会使用,要是普通人的话,根本没有机会能拿得到,如果真的想到国外去的话,要不就是受人邀请,要不就只能偷偷的溜出去了,而在古代时期,真的有不少人为了商业往来或者是别的事情想要出国,但是因为自己不是地方官和朝廷命官,所以没有这个机会,只能冒着危险偷偷的溜出去了,毕竟当时国内看管的很,如果随便跑出去,还以为你是某个奸细呢。

不过在唐宋时期和明朝时期,因为比较开放,与外国的文化商业交流还是相当的频繁,这个时候想要出国与外国人进行贸易也是不难的,而在秦朝或清朝时期想要跑出去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清朝时期闭关锁国就是怕外国的文化影响到国内老百姓的思想,对清政府有着不利的影响。

回答(3):

古代出行一般需要两种类型的证件,一种是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一种是国外允许入境的证件,具体的证件每个朝代名称都不一样,但作用大抵相同。
像在西游记里唐僧常说的通关文牒,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护照,通关文牒只有一些皇帝派出去的使者才能有,里面通常包含皇帝的亲笔书信,每到一个地方就需要呈上通关文牒,如果这个国家与本国交好,便会有同意入境并且会盖一些印章,作为使者来访过的凭证,像西游记里唐僧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去皇宫请求当地的皇帝盖自己的大印。

不过通关文牒里面含有皇上的书信,自然只能使者才有,普通人要出境要去办理一种名为“过所”的文件,其作用与通关文牒相似。如果只是在本国内出行,则需要只需办理“路引”即可,这是一种供短途出行所使用的文件。

除了这种“护照”,古代出行还需要一种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符牌”,作用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官员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便是“符”根据品阶的不同“符”的材料也不同,三品以下官员佩“鱼符”,三品以上官员佩“龟符”,古代普通人是没有“身份证”的,要出行只能去临时去办理一些文件来证明自己身份。

虽然古代确实有许多这种方便出行的证件,但大部分朝代,是不允许普通民众出境的,甚至在某些时候,出行超过一里都要向当地地方官申请,至于出国,更是困难,除了出行的使者和一些商人,普通人想办一些出行的证件,简直难于登天,古代这样做也是为了方便管理,如果任由普通人四处流动会给地方上的管理带去很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