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人的
平西王府消失之谜
两百年前的一个夜晚,北京昌平的一个小村子,劳碌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梦乡。忽然,窗外传来千军万马的声音,好像整个村庄都被包围了,有胆大的村民起身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发现门外竟是全副武装的御林军,人们被喝令留在家中不准窥视,整个夜空被灯笼火把照个通明。天亮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村西边那座金碧辉煌的王爷府,竟然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地面上连两块垒在一起的砖头都没有!
要说这座王府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片平地建成王府,到再拆回一片平地,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村里人都管它叫小皇宫,高墙大院,有护城河环绕,周围驻扎着军队,里头规矩大得很,平日里进进出出的太监宫女,老百姓拿正眼瞧一瞧都要挨打,住着什么人更是没人敢打听。这王府当初盖得也是够蹊跷的,因为大清国有个规矩,王公贵族都居住在内城,不得随意离开,更别说在京郊修建王爷府了。
这王府拆得也真是够干净的,居然连个一砖半瓦的都没留下。不过有人在旧址上发现了一口被填了一半的井,这口井的井壁居然是用黄铜衬砌的,这也算是王府昔日繁华的唯一见证了。铜井后来湮没无闻了,但是郑家庄自此以后却留下了个平西王府的别号,和一个代代相传的传说,据说,能找到铜井,就能找到当年的王府遗址。
谁也没想到三百多年后,人们果然在这里发现了传说中铜井的遗址,据媒体报道,2005年,施工人员在当地挖掘出一口古井,井壁的砖呈金黄色,里面的水清澈见底,这证明有关王府的传说决不是空穴来风。更加蹊跷的是,不久后,就在这口井的周围又有一座王府横空出世,而且也挂出了平西王府的匾额,其规模和装修与传说中的王府异曲同工,看宅护院的也是清兵打扮,只不过里面住的人不那么神秘了,只要有钱,谁都可以住进这座王府,住一天的费用居然要22万人民币,这个价钱据说创了中国之最,在全球酒店中也能排第四。
这就是温都水城的平西王府。就在去年的一天,温都水城接到了“吴三桂13代后裔吴宇龙”的全权委托律师送达的律师函,要求“停止使用其祖上‘平西王’封号及‘平西王府’名称,并予以千万元赔偿”。我们都知道,吴三桂生前曾经被封为“平西王”。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平西王府”的官司就此展开。那么温都水城使用的“平西王府”是指吴三桂的府邸吗?温都水城侵权了吗?
很明显要拿得出证据才算数,证据无非有两种:一是家谱,吴三桂在清朝那是反贼,满门抄斩,谁敢在家谱里写上自己是后人呀?那不是找死吗?你现在再编的家谱那就没什么说服力了。再就是DNA,好像吴三桂是被掘墓鞭尸,锉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你哪儿找DNA去呀?所以他一定不是。那就是炒作喽,是房地产商雇他来炒作吗?
据史料记载,温都水城这座王府,肯定是跟吴三桂是没什么关系,吴三桂在清朝的时候,在北京城没有宅子,倒是他的儿子吴应熊,因为娶了皇十四女为妻,曾住在现在的西单北大街的石府胡同里。吴三桂由于在北京停留的时间很短,后来就一直往南方打,最后到了云南成了番王。
大清国有个明确规矩:所有王公贵族都必须住在内城,不能出城40里,不能交接朝官,就连普通的旗人也是一样,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不能离开住地30里,否则就算逃营要被杀头的。过去的皇帝最怕王爷之间勾结谋反,所以不可以互相来往,遇到红白喜事要上门的,也得在大门口大声通报,不是说给府里人听而是说给探子听的。
是哪位王爷敢把这个王府建在离京城这么远的地方?它的主人到底是谁?它的离奇身世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据《清史稿.诸王传》中记载,郑各庄曾是清代雍正的侄子理亲王弘皙的府坻。这位血统纯正的满清王爷爱新觉罗.弘皙,为什么要住在离京城40多里的郑家庄?不是大清国明确规定王公贵族都必须住在内城的吗?
要想揭开平西王府的秘密,那得从他的父辈王爷说起——
看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人都应记得康熙有一个儿子叫胤礽,在他两岁时就被康熙立为太子,幸运的胤礽备受康熙喜爱,他一直是按照皇帝的模式培养的,是大清立国300多年间唯一立过的一个太子。可是后来的日子就不这么幸运了,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等来得却是两立两废的“正果”,朝中其他的皇子与八阿哥党的明争暗斗,使太子胤礽无法抵挡,无处躲藏。康熙当时也没有让位的意思,胤礽感觉自己看不到做上皇帝的希望,就回光返照似的“崛起”了一下,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结果胤礽的儿子弘皙也没能善终,并成为了另一个清宫大案的主角。这位被雍正封为理亲王的弘皙,是康熙的孙子,雍正的侄子,乾隆的堂兄。同样被雍正软禁在这座王府中,长达十年之久!正是弘皙的这个特殊的政治身份,注定了他的厄运和悲剧。在乾隆四年,正值四十六岁的他,参与发动了政变,差一点把乾隆皇帝杀掉篡位。制造出史称清朝第一案的“弘皙逆案”。乾隆皇帝迅速平息了政变后就下旨说:弘皙“擅敢仿照国制,设立会计、掌仪等七司。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弘皙在平西府中设立了只有皇帝才能有的一些机构,终被乾隆削爵降为平民,并改姓为“四十六”。三年后,四十九岁的他亦死于府中。
此后的“平西王府”匆匆的夷为平地,神秘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后人很多传说和疑问:在这座王府里曾住过“理郡王”、“理亲王”,难道还有个“平西王”吗?据专家推测:弘皙革职后没有了理亲王的爵位,府号应改为“昌平弘皙(西)府”,所以“平西王府”就由此得名。
关于这座神秘王府,民间流传着很多传奇的故事……著名的清宫疑案与它的主人有关?太子窥妃、雍正夺妻确有其事?它到底是两代君王乱伦的遮掩?还是叛臣遗孤圈禁的狱宅?
据说雍正年间,突然有一天,一队内务府的人马来到这个小村庄,不由分说跑马圈地,随后大批工匠掘地三尺几天功夫,就挖出一圈颇有气势的护城河来。不久,一座高墙环绕的府邸就在护城河内建成了。老百姓们纳了闷,庄里和皇亲国戚一点儿都不沾边,怎么有内务府的人来指挥盖房子呢?过些日子来了大批太监宫女,但是府邸主人却从来没露过面,只知道是个王爷。更让人奇怪的是这王府戒备森严,周围驻扎了大批官兵,与其说是护卫,到更像是看守。这让庄子里的人更糊涂了。不久京里传来了小道消息,据说这宅子里住的还真是个王爷,不过是一个用妃子换回来的王爷?怎么听着这么具有戏剧性的呢?
话说雍正夺位成功之后,对亲兄弟们大开了杀戒。废太子的儿子弘皙,本来是大清国的嫡长孙,天下应该是他的,没想到雍正篡了位,为了躲避迫害,弘皙带着妻子逃出京城避难。可最后还是被皇帝抓到了。不过雍正听说他妻子长得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就想纳她为妃子。作为交换条件,雍正免了弘皙不死,但人还是被软禁在离城四十里外的昌平郑家庄,当年禁锢其父废太子的府邸,并改名为“理亲王府”。续写着“平西王府”中两代嫡传龙种的悲情人生……
照现在人的想法,叔叔和侄媳?有点乱伦了吧?但是一些满族、蒙古族原来是有这样的习俗。有历史记载,皇太极的四个妃子中就有三个是姑侄姐妹的关系。而顺治帝也娶了自己母亲孝庄皇太后的姐妹。康熙也娶过自己的两个表妹、甚至还娶过自己的姑姑!就是现在也有过哥哥去世了,嫂子嫁给小叔子的事。当然前面的肯定是一个传说,当时雍正刚即位,在这个很敏感的时期,他不可能为了一个妃子,而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在木兰围城打猎的时候,晚上住在“帐殿”之内,所谓的帐殿,就是用布幔子围起的帐篷。到了半夜的时候,康熙觉得好像有人在偷窥,于是就赶紧派人冲出去看个究竟,没想到连个人影都没有,这下康熙就有点慌了,他想是不是有人要想暗杀他?第二天,他加强了警备,可这个人影却没有,又气又惊的康熙就吩咐几个贴身的侍卫,让他们在第三天,提前在帐篷外埋伏好,这个人影真的出现了,让侍卫们逮了个正着。康熙上前一看,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立的太子胤礽!其实康熙和太子的矛盾是由来已久,“帐殿夜警”只是个借口。于是就当着所有文武大臣和外国传教士的面,就把他给废了。
听说当时胤礽是在偷看皇帝的妃子,但是他被抓住后又说不出口,康熙自己也明白,一肚子火又说不出来,使整个事件变得相当蹊跷。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也是这么演绎的,说这位太子爷常年出入后宫,年深日久,爱上了他爸爸的一个妃子,可以说为情所困,为情所迫,开始琢磨着谋朝篡位,最终落得个悲剧下场。
实际上,在宫里头想跟父皇的妃子能够发生什么爱情纠葛,这种事情在过去是肯定发生不了的。因为妃子跟他的儿女之间居住地是被视为禁地。明清时的制度规定,先皇的未亡人和继承人必须两者都过了50岁才能相见,但是这个帐殿事件,是确有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