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的相同之处

·····
2025-05-15 19:35:3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的相同之处都是提倡“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追求自由平等生活。

《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

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扩展资料: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回答(2):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出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受到了社会的照顾.
以上就是答案。

回答(3):

都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而且并不是现实,都是作者幻想出来的一种理想形社会。

回答(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桃源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出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受到了社会的照顾.
(人人得到社会关爱)

桃花源记讲求的是和平.和谐的社会 大同也是如此

还讲求民主 等等

都是作者理想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