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铸造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2025-05-18 11:37: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铸造博物馆靠近卫工北街一侧的建筑,也是大门的一部分,它依托旧厂房设计而成。楼顶是由三块长方形,有着铁锈一样颜色的巨大“铁块”,积木一样混搭在一起而成。南侧是八层茶色玻璃组成的墙体。北侧的墙身上,有“铸造博物馆”五个凸起的大字和铸造博物馆的馆标,颇有浮雕的味道。楼顶,大字,茶色玻璃组合在一起,厚重与怀旧、现代和艺术气息呈现无遗。
铸造博物馆主要包括室外展厅和室内展厅两大部分。室外展厅的物品,看似随意散落,其实别有匠心,即有工业的硬朗大气,比如重达据说30吨的钢锭模子、13吨的中注管、15吨的铁包子等等;也有无限人间柔情,比如在大院内西侧厂房前,有一个硕大的铸铁罐,注入一半的水,有十几条金鱼在里面游动。罐身上写着“昔日冷却罐,今日养鱼缸”。
室外展区还有一部翻开的“铁书”雕塑,书脊是铸铁的,书页却是十片铜色的薄铁片,上面写着“铁西的由来”。从1904年日俄战争沙皇俄国战败说起,一直到2007年6月25日。铁西区历经日本殖民掠夺,伪满和国民党统治,新中国的建立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室外展区水泥地面上还有各种形状的地烙,有手印,也有铁钳子、扳手、螺丝刀等工具的印痕。
室内展厅包括“铁西工业发展回顾”和“工业会展与文艺演出”还有“沈阳市铁西创意产业中心”。从铸造博物馆大门进入厂院,右侧就是“铁西工业发展回顾”展览区。一进门,首先就能看见一套工人开班前例会所用,手工自制的蓝色长条桌凳,还有沈重厂50年代铸钢车间、裂解气离心压缩机组,双进双出磨煤机、73年沈阳中捷友谊厂的摇臂钻床、沈阳化工厂生产的防毒面具、沈阳自行车厂生产的白山牌自行车、92年沈阳拖拉机厂生产的双马50马力四轮拖拉机,99年沈阳客车制造厂生产的无轨电车等。
展区内还有老工业区内各个企业的生产和厂区图片,包括沈阳冶炼厂、沈阳拖拉机厂、沈阳桥梁厂、沈阳高压开关厂等。旧车间的墙壁上保留着一幅68年铸造厂工人做的画,旁边有寻找作者的启事,让凝重的气氛轻松不少。
从铁西工业回顾展的厂房内出来,西侧还有一个车间的大门上挂着“沈阳市铁西创意产业中心”的牌子,进去之后,只看见车间高大的铁架子,地面打扫的干干净净却空无一人。这里曾经举办过沈阳第一届类似于南方流行的“创意市集”,媒体报道过,铁西区想把这里变成北京的798。
和创意产业中心挨着的,西侧另外一个南北走向的厂房内是“工业会展与文艺演出”展区,但10月中旬左右并未开放。我看到一些朋友的博客上发了一些图片和文字,主要是芯铁、机壳木模等,还有班组工人用来休息的长条桌凳,工人曾经穿戴过的工作服、安全帽,烧开水的铝制水壶,大号搪瓷茶缸,工人娱乐使用的木制象棋,简易的烟灰缸等,再现当时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节。工作人员说,里面还有一个舞台,没看见,不得而知。
有人写文章说铸造博物馆是铁西工业时代的化石,我更想称它为沈阳工业时代的魂魄。尽管铸造博物馆如今占地只有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1.78万平方米,馆藏1523件铸造设备和铸件,完整地展现了铸造的7大工艺流程,工作人员二十几个人,和过去沈阳铸造厂曾经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职工人数多达5800人,年最大产量达38500吨,生产铸件上万种等等相比,显得微乎其微,但也就是铸造博物馆保留了中国产业工人那种以厂为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精神。说的有点大,但仔细想想,这些普通工人具备的,也许正是我们现在每个人所缺少和正在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