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上方形成的放射性异常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幅度微弱,异常值略低于背景值约10%。其二,异常性质复杂,有用信息难以识别。因此,用于解决油气普查任务时,应采用高灵敏度、高精度、多参数的放射性方法。目前主要包括:航空及地面γ能谱测量、地面α杯法等。前者能提供:γ总量计数,铀、钍、钾含量及U/Th,U/K,Th/K,七个参数。后者能获得总量Rn、222Rn、220Rn的浓度及222Rn/220Rn四个数据。此外土壤样品的Ra量测量及210Po测量,也可帮助分析异常成因。
油气田上方的放射性异常不仅幅度弱,而且受岩性、气候、地下水埋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量有用信息被掩盖。因而,必须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完成成果成像及人机交互解释工作。
目前数据处理工作包括两个主要部分:预处理及异常分离、识别。
(一)数据的预处理
对于航空γ能谱测量而言,测量工作受到不同飞行架次、不同飞行高度的影响,而地面γ能谱测量受到不同类型仪器、同一类型仪器的不同台次、测量时间长短的影响。所有放射性测量都受到地表岩性、盖层薄厚、气候条件、地下水面高低的影响等,导致测量结果在不同本底上变化;另外,由于异常微弱,放射性统计涨落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滤波,数据归一化处理,干扰因素校正等内容。
(二)异常分离及识别
放射性测量通常采用相对比较法工作。找油气工作中,先在相同类型的已知油气田上开展试验工作,提取若干特征数理统计量,例如:异常的幅度、出现频率等,作为异常分离参数。在未知地区,利用该类参数,对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类。
放射性勘探提供了多种参数,因而采用综合评判方法,并对不同的参数给予不同的权,从而可以预测出产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