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刘备和诸葛亮这对君臣的印象必定非常深刻。刘备早年虽被人尊称为“刘皇叔”,但其境遇比较悲惨,颠沛流离了大半生,却始终没能开辟出自己的根据地。后来刘备在隆中“三顾茅庐”请出了不世之才诸葛亮。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迅速咸鱼翻身,相继拿下了荆州、益州,并建立了蜀汉政权,与北方的曹魏、南方的孙吴呈三足鼎立之势。
从《三国演义》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几乎言听计从,而诸葛亮对刘备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君臣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亲密无间的程度。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是否跟《三国演义》中的如出一辙呢?很遗憾的说,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上的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共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并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战略构想。不久后,曹操大军南下,诸葛亮亲赴江东促成了刘备与孙权的联盟。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趁势拿下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郡,并自封荆州牧,从此彻底告别了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这一期间刘备取得的所有成就,自然应当首先归功于诸葛亮。这也是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蜜月期”,前者言听计从,后者鞠躬尽瘁。
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第二阶段时间跨度比较长,从刘备打算夺取益州开始,直至刘备白帝城托孤。许多人认为,刘备之所以能成功入蜀,主要也是靠诸葛亮在背后出谋划策,其实这是个误解。刘备夺取益州的主要战略规划制定和军事行动参与都是另一位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庞统(214年在攻打雒城时战死)。而刘备夺取益州和汉中的首要功臣则是从益州刘璋阵营中反叛的谋士——法正(220年病逝)。
那么在这个阶段,诸葛亮去哪了呢?答案是退居二线。刘备每次亲自率军出征,都安排诸葛亮留守后方,但庞统和法正则一定要带在身边帮他出谋划策。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忠诚是毫无质疑的,但对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恐怕并不太看得上。
因此,从赤壁之战到白帝城托孤的十几年时间中,诸葛亮在史书中的出场次数极少。刘备阵营中的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比如刘备亲率大军征讨东吴,诸葛亮都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因为说了也白说,所以干脆不说。后来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诸葛亮叹息地说道:“如果孝直(法正)还活着,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从诸葛亮的这句叹息中可以看出,当时刘备只听法正的,法正病逝后,刘备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第三阶段就是白帝城托孤。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打败后,心力交瘁,很快就病倒了。此时,刘备知道自己已时日不多,于是就要开始安排后事。当时刘备的长子刘禅年仅16岁,还没什么治国理政经验,因此为他找一个合适的人选辅政就成了头等大事。然而,此时庞统、法正、关羽、张飞等人都已经相继离世,剩下能扛起蜀汉大旗的只有一个诸葛亮,所以刘备也只能选择诸葛亮托孤。
刘备非常了解诸葛亮的为人,知道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责任心的人。因此由他来辅佐刘禅确实是极为理想的人选。为了表达自己的充分信任,刘备在病榻上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必能定国安邦。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请帮他成就大业;如果嗣子无才,你可以取而代之。”当然,刘备所说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肯定不是真心话。但对责任感爆棚的诸葛亮而言,刘备的这番嘱托却既是一份信任,更是一副千斤重担,因此诸葛亮后来在《出师表》中才会写道:“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这就是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第三阶段,也是这对君臣的最后交集时刻。223年6月10日,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进入了后主刘禅时代。
参考文献:《三国志·蜀书》
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得了江山,刘备又让诸葛亮成为神话。他们两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缠绕,交织在一起的,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形容他们两的关系是再适合不过的了。我认为,看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应该分成三段。
第一段,在夺得荆州之前的关系。众所周知,有三顾茅庐的典故。那时候,刘备走投无门,又希望大有所为,不得不力挽狂澜,想寻得能人异士。当得知有诸葛亮此号人的时候,不禁亲自三次去请,就是为了让诸葛亮出山。然而,诸葛亮看到刘备的心意之后,也确实为之所动,因此才会答应替刘备夺得天下。并且在这之后,诸葛亮也是尽心尽力,为刘备出谋划策,所以,在夺得荆州的时候,他们两的关系都是一致对外,相处愉快的。
第二段,在荆州之后刘备去世之前。在这一阶段,其实,两个人就开始因为战略的问题,出现分歧了。诸葛亮讲究的还是隆中对,而刘备开始想要大步向前走,因此两个人的思想不再一致了,就很难有相同的步伐。时间久了之后,关系自然是要生疏一些。
最后一段,刘备临终托孤时候的心境。我认为这时候,刘备和诸葛亮都各自有惭愧。因为诸葛亮没有帮刘备夺得天下,而刘备也因为没有按照诸葛亮的思路走,导致错失了很多机会。所以,两个人都对彼此怀有愧疚之心。
所以,有这样三个关系的转换,因此,最后刘备才会托孤给诸葛亮,并且说,如果刘禅不能胜任,诸葛亮自己可以代替。可见,在他的心里,始终还是想要夺得江山。而之后,诸葛亮也是尽心尽力替刘备完成心愿,一直辅佐刘禅,而不是取而代之。
关系非常好,即是君臣,又是好兄弟好朋友。
历史上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刘备让诸葛亮出山来帮助他统一天下,后来他和诸葛亮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取了地位,刘备使诸葛亮成为了一个神话。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交织在一起的。俗话说,一荣耀是一荣耀,一是失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