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民间舞蹈随着地域差异出现了不同的风格,比如,北方的秧歌舞古朴刚健,南方的花灯舞纤美柔曼。少数民族的舞蹈更是千姿百态,蒙古舞粗犷有力、藏族舞舒展流畅。
秧歌起源于插秧和耕田。流行于全国各地。有的地区将花鼓、采茶灯、旱船、跑竹马等民间舞蹈形式都称为秧歌。以变换队形的大型集体舞作为开场和结束,中间穿插两三个人表演的舞蹈或歌舞小戏,称为小场。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彩绸、伞等道具而舞,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是节日、喜庆日子极受欢迎的民间舞蹈。其中陕北秧歌、东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极有风格特点。
蒙古族民间舞,要由一人领唱,其他人跟在后面边歌边舞。一般从慢板开始,曲调悠扬明快,动作舒展豪放。当转入快板时,动作热情奔放,人人手舞红绸,节奏强烈,气氛热烈。
藏族民间舞蹈——弦子舞流行于西藏昌都和四川、云南的藏族地区,以优美、流畅、抒情而闻名。舞时围成圆圈,双手甩动长袖,由一人用弦子(一种近似京胡的乐器)拉出优美的曲调,众人随之边歌边舞。每首曲子都有不同的舞步。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产生了很多民族舞蹈家和优秀的舞蹈作品。比如白族舞蹈家杨丽萍的舞蹈就充满了智慧和灵性。
赛乃姆是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蹈。孔雀舞是流行于云南傣族地区的古老民间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