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形象?

2025-05-21 18:08: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一种典型。           他们都是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受过良好教育,他们之中绝大部分,隐约感觉到时代和社会的变动,极不满意现实,对庸俗的上流社会生活感到厌倦和不满,但又摆脱不了贵族社会的习惯和偏见,不能与这个社会决裂,他们希望有所作为,但远离社会生活和人民,缺乏坚定的生活目标和实现理想的毅力,在现实社会中感到沉沦压抑,精神上焦躁不安,又彷徨不定,这样也就决定了他们一生当中必然无所事事、毫无作为、空虚而又无聊,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感情上都是失败的,所以称为“多余人”。如《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都是“多余人”形象。


      俄国文学作品中“多余人”性格的形成、发展和走向毁灭的过程,完整而具体地展现了俄国解放运动中贵族革命时期的社会面貌,反映了居于革命领导地位的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变迁,着重提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病源。

      从更深层次看,“多余人”形象的巨大魅力,除了来自形象所蕴含的丰富且深广的社会意义和内涵外,还来自于形象所包含的复杂而深邃的哲学和美学意蕴,它揭示了旧社会体制的内在矛盾和深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