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财产公证需要的材料及手续有:
一.当事人要准备如下几种材料:
1.个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
2、与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如房产权;未拿到产权证的带购房合同和付款发票。
3、双方已经草拟好的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个人基本情况:财产的名称、数量、价值、状况、归属;上述婚前财产的使用、维修、处分的原则等。
二.准备好上述材料后,双方必须共同亲自到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填写公证的申请表格。
三.公证申请被接待公证员受理后,公证员就财产协议的内容审查财产的权利证明,查问当事人的订约是否受到欺骗或误导,当事人应如实回答公证员的提问。公证员会履行必要的法律告知义务,告诉当事人签订财产协议后承担的法律义务和法律后果,当事人配合公证员做完公正接待笔录,并在笔录上签字确认。
四.双方当事人在公证员面前在婚前财产协议书上签名。
通过上述四步,婚前财产公证的办理程序履行完毕,两周后当事人可以凭收费单据来领取公证书,如果双方都抽不出时间来领公证书,也可以在预交邮费后享受“邮递送达”服务。
扩展资料:
签订婚内财产协议,需要注意约定的效力问题:
一.以下三种约定可能被认定无效
1.约定财产归子女所有
很多夫妻在签订协议时会约定某一部分财产归子女所有,但这些财产仍然是由父母掌管。从法律上来看属于赠与没有履行,没有完成的赠与便不生效。实践中,此类约定争议较多,当然均以无效认定而告终。
2.不动产归双方共有但未作产权变更
将一方名下的婚前房产等不动产约定为婚后共有,实际又未办理产权更名手续,是一种赠与未完成的行为。在最终发生争议时,同样无法得到确认。
3.谁提离婚谁无财产
此类约定往往会认为限制离婚自由权,而被认定为无效。
二.婚内财产协议中三种限制效力的约定
1.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免除的约定
抚育子女是父母的法定责任,不得因任何事由予以免除。
2.对第三人的债务由一方承担的约定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形成的债务,这类约定只有在有证据证明债权人知道该约定时才有效。否则债权人可以要求夫妻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即该协议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3.对夫妻间扶助义务免除的约定
婚内财产协议中,约定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并不能因此而免除夫妻间的扶助义务,若一方患病等需要救治时,另一方应积极地承担。如果对方置之不理,患病方有权要求对方支付医药费用。
参考资料不源:百度百科—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
可以。婚内财产协议本身就是对夫妻双方有效的,对外没有效力的,可以不做公证。夫妻双方签订婚内财产协议后,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由当事人一方的住所地或者协议签订地公证处受理。办理婚内财产协议公证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当事人在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中,应对各方婚前财产或婚后财产在婚后的使用、维修、保养、处分以及财产孳息归属作出明确约定;二是应对各方婚前或婚后债务的作出明确约定;三是夫妻签订的婚内财产协议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不违背社会公德。
夫妻签订的婚内财产协议书并非以公证为生效要件。很多人认为,婚内财产协议需要公证;如果不公证,婚内财产协议就不能成立或不生效。 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法律从来没有规定婚内财产协议要以“公证”作为生效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无论该书面协议是否作了公证,均具有法律效力。只是,经过公证的婚前财产协议在证明力上更高一些而已。 协议公证不公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内财产协议的内容约定好。慎重一点的话最好委托律师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起草,完全没有必要花钱去做婚内财产协议公证。 关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签订的财产协议是否可以办理公证手续的问题,公证处明确把“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列为其一项特色服务。 公证处可以办理公证的“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分两种形式:一是未婚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达成协议,办理公证;二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达成协议,办理公证。
有效的。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及以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综上,婚后夫妻针对财产作出约定并做公证是有效的。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