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穿了,饥饿营销就是变相的卖高价啦:新品发布后,线上一台都不出,或象征性地出一点,造成缺货假象,然后线下的经销商加价销售,厂家参与分成。等产品进入降价周期后,经销商撇掉旧货上新品,这时再放开线上,就相当于是降价了。
就好比一部手机,正常情况是:发布时卖1300;半年后卖1000;下线时卖700。
而小米的做法是:发布时线上卖1000但不供货,要买只能找经销商花1300;半年后线上1000的开始出货;下线时卖700。
对消费者来说,两种情况掏的钱都一样。只不过第二种情况带有很强的欺骗性,同时通过所谓的限时抢购,可以锁定潜在用户的持续关注,不让他们转移到别的品牌上去。
聪明的消费者,只会关注有货商品的实际价格,合适就买,不合适就换别的。不会去等所谓的抢购,货都不供应,价格、性价比之类的其实都是伪命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顺带说一句,饥饿营销是双刃剑:对于信息不充分、消费行为不成熟的市场,可以大幅增加销量;但随着信息的不断丰富、消费者的日趋理性,他们会慢慢意识到是自己被企业愚弄了, 甚至是人格受到了侮辱,严重时,消费者会一辈子都”憎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