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白渡桥的历史沿革

2025-05-18 05:44:4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到了光绪年间,木桥几经补修,已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新桥代替。筹建时曾有钢桥、木桥两种设计图纸与预算方案供工部局参考。两种桥梁宽度相同,设计要求都能承受一级城市桥梁通常能够承受的载重。其中,木桥使用寿命20年,造价8.3万两,每年维修费用按造价的4%计算为3320两。钢桥使用寿命50年,造价20万两,每年维修费按造价的0.35%计算为700两。工部局工程师兼测绘师查尔斯·梅恩认为虽然钢桥先期投资较大,但外白渡桥位置重要,日常交通量大,又需铺设复线电车轨道,建造钢桥可以得到长久的好处。同时英商电车公司表示愿意为钢桥改建费用捐助3500英镑。通过对拟建中的钢桥、木桥不同造价及按照复利年利率6%计算50年后所获款项的比较,工部局选择了钢结构桥,并刊登广告征求 新桥设计和承建招标书。在17份投标书中,最后由豪沃思·厄斯金公司(Howarth Erskine Ltd.)以1.7万英镑中标,并由英国达林顿市克利夫兰桥梁建筑公司制造钢件,威斯敏特市的帕利和比德公司代表工部局在英国监督加工制作。
光绪32年,打下第一根桩,第二年竣工。该桥上部结构为下承式简支铆接钢桁架,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两孔跨经组合各52.12米,梁底标高5.75米,桥面铺设电车轨道。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桥。新桥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交付使用,晚于法国艾菲尔铁塔十一年。桥宽60英尺(其中车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长171英尺,为当时技术最新的钢铁结构。工业革命的成果,科学技术的发展,铁架桥梁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钢架桥梁兴起于19世纪的美国。白渡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桥梁,由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有钢材料皆从英国进口,由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完成整座桥梁的设计和架构。 类似的钢结构桥,在当时,除了上海,还有横跨天津海河的万国桥(今名解放桥),建于1902年,比外白渡桥的建成时间还要早5年,由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以也叫“法国桥”。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