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是“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阿Q精神”的核心是:精神胜利法。
不同时期的人对阿Q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在鲁迅那个年代,阿Q处于未庄社会的最底层,在与赵太爷以至小D的冲突中,他都是永远的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和粉饰态度。或者“闭眼睛”,根本不承认自己落后与被奴役,沉醉于没有根据的自尊之中。或者向更弱者泄愤,在转嫁屈辱重得到满足。或者自轻自贱,甘于落后于被奴役。在这些都失灵以后,就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觉重变现实真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在那个年代,“精神胜利法”是中华名族觉醒与振兴的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鲁迅写他正是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
现在,我们回过头再去看阿Q,又有新的解析。他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基本生存欲求不能满足的生的困恼、无家可归的惶恐、面对死亡的恐惧等等,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包括投奔革命,都不免是一次绝望的轮回。人只能无可奈何的返回自身,并借以维持自己的正常生存,在这个意义上“精神胜利法”的选择是无可非议的。但这种选择又确实丝毫没有改变人的失败的屈辱的生存状态,只会使人因为有了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而心满意足,进而屈服与现实,成为现存环境的奴隶。鲁迅正是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而揭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从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
自己答的,自己打的,累死了~~~~
盼望给最佳答案~~
*、*
阿Q的整体印象是他的“自我胜利法”,但阿Q是个多面性格,鲁迅将中国旧社会多种人品集中到他的身上。关于阿Q正传这篇文章,无论你读多少遍都不过分的,而且每个阶段你都会体验到不同的阿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