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一架SU-25战斗机在叙利亚被击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俄国防部透露,有关战斗机坠毁的原因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这架SU-25可能是被一枚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
据报道,在飞行员被武装分子围攻身亡后,俄空天部队迅速展开了行动,派出数架战斗机向SU-25坠毁的区域发射了大量精确制导的导弹。据统计,空袭共消灭了30多名武装分子。随后,俄罗斯和叙利亚派出了一支联合特种部队前往附机区域,他们被赋予了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寻回那名英勇的飞行员遗体,勇士虽已身死沙场,但也应保留那份马革裹尸回归故土的荣耀。二是调查武装分子所使用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蛛丝马迹,一旦寻获了该武器的任何一个部件,那么俄罗斯的军事专家就会做出分析,辨别出该武器的型号,由此追溯到武器的来源。
所谓的便携式防空系统,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单兵肩扛式地对空导弹,一般用于打击低空飞行的飞机和直升机。这种武器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在武装直升机横空出世后,有人断定:游击战已经没有了未来。但是,当便携式防空系统出现后,又有人说:游击战依靠便携式防空系统将起死回生。是的,一物克一物,此消彼涨,中国哲学家早就说过了。
目前,全世界能生产便携式防空系统的国家有25个之多,这当然包括了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中国、瑞典等军事大国。在俄特种部队还没有找到证据之前,外媒已经列出最有可能被用于击落SU-25战机的四种肩扛式防空导弹,它们分别是:美国FIM-43红眼代号“红眼”的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在该类型的武器“族谱”中算是一名老将了。它在1968年就已经进行批量生产,在短短的一年内,一共产出了85000枚“红眼”。不过,随着“毒刺”的部署,红眼逐渐被美军弃用。被美军弃用,并不代表它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前苏联与阿富汗的战争中,“红眼”大显神威,在那些年,它就有过击落SU-25的记录,并且还击落了米格-24和米尔-8直升机。在30多年前能击落SU-25,现在不能吗?30多年前能在阿富汗出没,现在不会出现在叙利亚吗?
俄罗斯 IglaIgla音译为伊格拉,伊格拉从70年代研发至今,战斗民族一直在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可以说它是俄罗斯单兵便携式防空系统中的“扛巴子”。最早的时候,伊格拉在海湾战争中崭露头角,伊拉克曾用Igla-1E击落了英国的龙卷风轰炸机、美国的F-16战斗机,还有相当数量的武装直升机疑被该武器击毁。伊格拉流传较广,卢旺达、车臣、埃及、利比亚、乌克兰、土耳其都有其参战的战例。2014年,在叙利亚,曾经有一架武装直升机拍到了一队叛军持有Igla-1E。据分析,这些Igla-1E可能来自阿勒颇一个被叛军洗劫的军事基地。这样看来,SU-25被俄罗斯人自己研发的利器捅下来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Igla-1E防空导弹可不具备敌我识别功能。
美国FIM-92毒刺美军的“毒刺”名声在外,并且在世界各地的战争中广泛使用。毒刺最早的战例发生在马岛战争期间,一名英国的SAS特种兵用它击落了一架阿根廷的普卡战斗机。另外,据解密的资料,美军曾秘密提供了一批“毒刺”给到阿富汗抵抗组织,用于与苏军作战。据苏联的数据,在1987年-1988期间,苏军共有35架战机和63架直升机被摧毁。其中“毒刺”可谓功不可没。在苏军撤离后,美军试图以每枚55万美元的高价买回原来提供的毒刺导弹,最终,美军一共回购了300枚毒刺,截止目前,仍有大约600枚下落不明,它们会不会流向叙利亚?这个尚未可知。不过,有一个事情可以确定:据2015年的一个报道,在叙利亚战争中,土耳其曾向叛军提供过一批FIM-92毒刺,数量不详。
中国FN-6FN取自中文飞弩的首字母,它是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采用了被动红外制导技术,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有着极好的作战性能。在2013年的叙利亚战场,曾疑似出现了一款“中国造”武器。据一段视频显示,一名武装分子用一架肩扛式导弹击中了一架米-8直升机,军事专家根据这段视频做出判断,那架肩扛式导弹与中国的飞弩-6十分相似。飞弩-6曾经出口到临近叙利亚的两个国家苏丹和巴基斯坦。当然,做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绝对不会向叛乱分子提供武器的。
不是,从现场视频和照片看应该是美国的毒刺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