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问题

2025-05-08 19:00:00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轴心国,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战争联盟,包括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

名称由来:

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条约》签定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轴心国历史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5月22日,两国又签订了《德意同盟条约》(又被称为"钢铁条约")。此前日本已经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於1937年11月6日加入)。

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后,日本於5月25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轴心国集团灭亡。

轴心国成员

德国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5月8日投降

意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3年9月3日退出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8月15日投降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 1944年10月16日退出

罗马尼亚 1940年11月23日加入 1944年8月23日退出

捷克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 (傀儡政权)

保加利亚 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4年9月5日退出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 1941年3月27日退出 (南斯拉夫是在政变后被德国控制,成为德国的附属国)

克罗地亚 1941年6月15日加入 (傀儡政权)

轴心国成员和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成员国需要加以区分。作为轴心国成立标志的三国公约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而反共产国际协定则是一个针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合作条约,在其成员遭到第三国攻击、或攻击第三国时,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其他成员国不需要对其宣战。法律意义上的轴心国成员只包括上述8国(南斯拉夫在加入后两天退出)。但是历史学家通常将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国也算作轴心国成员,虽然事实上这些国家并未加入三国公约。

回答(2):

有日本

回答(3):

二战:日本,意大利,其他一些国家如罗马尼亚,芬兰仅仅在对苏作战加入.

回答(4):

1937年,以德,意,日为代表形成的法西斯轴心国.额外还有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东普鲁士这些国家.,

回答(5):

7个轴心国分别是德国、意大利、日本、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

回答(6):

德国、意大利、日本、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