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蒙古骑兵后来不行了,连满清都打不过?

2025-05-05 05:30:4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满族本身就是草原民族,他们对于蒙古族骑兵的了解胜过其他民族。
而且蒙古族自从元灭亡以后,元顺帝带着剩下的兵马去了草原继续做自己的皇帝,但是朱元璋一直没放过他,令部下一直追击,元顺帝带着人东躲西藏了几年,最后还是死在了草原上。他死后蒙古族就分化成了三支,就是东西蒙古和兀良哈三卫。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西蒙古,也就是瓦剌了。因为王振这个死太监,瓦剌在土木堡之变中大出风头打趴下了明朝,差点攻入了京城。后来一直在明朝边界骚扰掠夺。不过原来一个民族分成了三支,实力自然也不能跟元朝相比了。
后来后金逐渐强盛,同是草原民族,后金一直蓄势待发,积攒了很多年,蒙古族自然比不上后金了。后金就是后来的大清朝。
清朝后来通过武力、联姻和宗教逐渐的软化了蒙古族。清朝颁布了一部《蒙古发》

回答(2):

清朝对于蒙古地区的统一,得益于联姻。
成是战争,守是和亲。

明朝的失败就是政策的僵化,反复无常,一律主战,然而失败后就主和,导致蒙古也先,阿鲁台,脱懽,马哈木,满都海夫人,达延汗,俺答,小王子,林丹汗不断反复。朱棣打击马哈木,实际上是被阿鲁台玩弄了,帮阿鲁台消灭敌人罢了。阿鲁台不断反复,水草丰满就南下。
清朝源于少数民族的粗犷天性,不计前嫌,努尔哈赤,皇太极和蒙古台吉结盟。联姻。皇太极娶了五个妻子,都是蒙古人。漠南蒙古实际上成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外戚,联合推翻了林丹汗。
清朝是少数民族,本性就不怕战争,所以不必修长城自守。修长城可保一时之无虞,但却隔离了两个民族,导致了世代的仇恨。
明朝修长城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结果也正是明朝历史上最被塞北欺凌,长城最无用的时期。
明朝喜欢修,蒙古,女真就喜欢拆,明朝再修,蒙古再拆。长城无论如何看,都不是万全之计。可谓,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明朝正好犯了这两条,修长城,强大的时候就单纯武力征服,唯武器论。结果,最惨,皇帝被俘虏,五十万士兵死亡,直接由省而衰。
当然也有当地居民的失误,羊的载具量超标可能也是一种侧面原因吧,或者,蒙古人的智慧和勇气都来源于 狼,也可能是狼都走了,详见【狼图腾】

回答(3):

清朝对于蒙古地区的统一,得益于联姻。
成是战争,守是和亲。

明朝的失败就是政策的僵化,反复无常,一律主战,然而失败后就主和,导致蒙古也先,阿鲁台,脱懽,马哈木,满都海夫人,达延汗,俺答,小王子,林丹汗不断反复。朱棣打击马哈木,实际上是被阿鲁台玩弄了,帮阿鲁台消灭敌人罢了。阿鲁台不断反复,水草丰满就南下。
清朝源于少数民族的粗犷天性,不计前嫌,努尔哈赤,皇太极和蒙古台吉结盟。联姻。皇太极娶了五个妻子,都是蒙古人。漠南蒙古实际上成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外戚,联合推翻了林丹汗。
清朝是少数民族,本性就不怕战争,所以不必修长城自守。修长城可保一时之无虞,但却隔离了两个民族,导致了世代的仇恨。
明朝修长城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结果也正是明朝历史上最被塞北欺凌,长城最无用的时期。
明朝喜欢修,蒙古,女真就喜欢拆,明朝再修,蒙古再拆。长城无论如何看,都不是万全之计。可谓,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明朝正好犯了这两条,修长城,强大的时候就单纯武力征服,唯武器论。结果,最惨,皇帝被俘虏,五十万士兵死亡,直接由省而衰。

回答(4):

本来满族就是草原民族,而且初期非常强。而且满族和蒙古关系很好,号称蒙满一家,所以感觉本来就没有怎么打。打败蒙古的是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