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贤人”的由来
孔子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十分周全的系统。他设立了“文行忠信”四种科目,又严立了“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为学;立身、处世的大宗旨。具体教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达到“智、仁、勇”三德。孔子的教学又分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个阶段,以德行为首,语言次之;政事第三,文学最末。传说“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就是说孔于有学生三千多,真正学 出点名堂的只有七十二人。说起“七十二贤人”的由来,民间有这么一段传说:孔子带着弟子三千,周游列国。一路上走散的走散,留在列国当差的当差,后来到达陈国时,只剩下七十二人啦。他们前脚到,跟后就被陈蔡之兵围困起来,绝粮七天七夜。他们带的粮食都吃光了,能够食用的只有几袋子咸盐。弟子们饿急了,就吃盐粒、喝盐水,这样一连吃喝了好几天。孔子见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的七十二弟子都快成咸人啦i’由于咸、贤同音,“七十二贤人”就这么叫开了。
孔子创办私学,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一说法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所记: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所谓弟子三千,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在留传至今的文献中,专门记载孔子弟子的姓名及言行事迹的,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前者引用孔子的话,说 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 ,所以记录了77人;后者篇名称 七十二弟子 ,实则记录了76人。可见两者所记都不是72人。这说明,所谓贤人七十二,只是一个概数。如果你对为什么说72感兴趣,可以看一下这里 http://data.book.163.com/book/section/0000FcDT/0000FcDT52.html
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凤角。这句话我想你也听到过。孔子对自己以及学生向来严格,而且真的要成为君子,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在当时也是非常困难的,自然贤人少。另外,我们在校的老师也是一样,不是看每个人都顺眼的。孔子的学生——72贤人也是他自己说的,这些人的品性他比较看得惯而已。
孔子并没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是从孔子时代到清朝总共有七十二个学习儒家思想出名的人所以叫七十二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