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一个月工资多少才算正常
首先,回答问题,22岁的月薪跟行业、学历、家庭资源都十分相关,如果按照市场情况来看,4k-10k都很合理。其次,来聊聊多少年薪不算少。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年薪20w-30w(税前)是一个难以突破的坎,基本是传统行业的中层经理级别了,即便在金融、互联网行业也是中上级别的收入。(金融不仅有投行和交易,也有很多普通银行/券商的柜员和运营,互联网不仅有大厂,也有很多小公司小app艰难苟活)为什么难,拆分一下就很清楚了:20-30w,按13薪来看,基本在15k-23k月薪之间,这样的薪酬范围通过各大求职app搜一下可知,大多数普通企业的普通文职岗位是无缘了,比如行政、人事、财务,而很多行业的大部分销售即便是加上提成也难以达到。我本科是上海某一普通二本会计专业,周围同学毕业的去向大多都是国内事务所、中小企业,工作岗位也大多与财务相关,薪酬大多在一年10w-20w(税前)之间。当时我毕业拿到的东航、中建这类大企业的财务方向的offer大致也是如此,我印象中大概在5-8k/月。当时我就知道,想要突破薪酬的极限,需要寻找其他方向。所以后面去了一家比较激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内不太讲税前,更多看到手,第一年是支行柜员岗,大约到手超过了10w,第二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到到了业务岗,又因为机缘巧合,很快又去了分行和总行,虽然岗位换了,但薪资没啥太大变化。看遍了支行、分行和总行,只能说银行内薪酬差异实在太大,有人脉有资源的,一年到手上千万都有,普通如我的人也是大把,不过上海的支行/分行/总行的很多员工还是能保证20-30w左右的到手薪酬。(不过不能否认同样存在很多三、四、五线城市的银行支行柜员一年到手3-5w的情况)后面我离开银行后,进了化工、有色等大宗产业,做什么的都有,薪资差异也很大,大家赚钱的路数差异也很大,这中间的具体细节就不说了。如果有朋友感兴趣,可以私信或留言,以后单独说。再之后,我又转型去了某B家大厂做产品,由于入职前的薪酬结构主要来源于避税提成,因而公司hr并不认,只给了20w+(税前),以自身惨痛的经验可以提醒小伙伴们,千万不要选择避税的薪酬方案(主要针对现金薪酬包70w以内的,高薪酬的税费太高,避税是合理的),毕竟只有缴税的收入才是合法、有保证的。也是因为如此,我当时的薪酬在公司内基于处于底层,实属悲惨。当然后续在公司内通过奋斗,也成功涨到30w+。当前在另一家某B大厂做产品,与题主类似,刚过31,年总包在90+(现金部分60+,股票30+),相比以前的提升,还是巨大的。
节前与节后那一段时间,涨工资的话题再次被人提起。
其实,这两年来,涨工资的话题就没有停止过。
这背后透露出来的不单单是大家对涨工资的渴望,更反映出,大家的经济状况。
其实,对于大家的工资,外界说法不一,有人说高,有人说低。
那么,大家现在的收入到底是高还是低呢?
实际上,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1、高低在于跟谁比
大家的工资都是吃大锅饭的,只要级别相同,工资水平都差不多,除了个别岗位与地区补贴有差距之外。
但是,国内发展不平衡。
同样是一万元,在西部贫困地区,可能是一家人好几个月的收入,虽说不上是一笔巨款吧,但最起码不是一笔小钱。
而放到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呢?那就不算啥。可能普普通通的一家人,一个月的开销都远远不止一万元。
所以,工资高低不是关键,关键是跟谁对比。
放在小城市里算是高的,放在大城市里算是低的。
2、高低在于什么样的年龄
对于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目前的工资水平还是不错的。
22岁的年纪,管吃管住管穿管医疗,还管探亲路费什么的,一个月到手八九千,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但是,对于年龄大的人来说,目前的工资水平,真的不够看。
22岁单身月收入八九千,一个人花,很富裕,绝对算小康生活。
而工作十几年后的,工资也就一万二三,不仅有房贷、车贷,还有孩子、父母要养。
花钱的人多了,可钱没比一个人的时候多多少,是不是很尴尬?
可以说,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一个月才多三四千……
3、退役金不算工资
有人说,你们不仅每个月发着工资,走的时候还能给一大笔钱,最少也得二三十个w吧?
的确,退役的时候,会有一个一次性的货币补偿,但是,这钱不能算在收入当中。
因为这其中有大部分是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一类的,地方也是有的。
你看人家地方说收入的时候会将公积金算到收入里面吗?不会。
所以,工资收入是工资收入,一次性退役金是一次性退役金,怎么能将退役金算到工资收入当中呢?
4、福利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
的确,现在大家的福利待遇挺好,但这福利待遇也不是人人能够享受到的。
就比如说子女优先入学政策,有的地方执行得很好,而有的地方执行的一般,你想要上好的学校,还得靠买学区房。
再比如说医疗优惠政策,当地有体系内医院才能享受,要是没有体系内医院呢?有好政策也只能自掏腰包看病。
还有家属随调安置,很多都需要自己去跑,找单位接收,找不到那就调不过来
5、生活成本并不低
网上不少人都说,大家的生活成本低,吃饭不掏钱,住宿不掏钱,看病不掏钱,要是过日子一些,一个月只掏些钱买生活用品就行,95%以上的工资可以攒下来。
看起来是这样,但别忘了,自己的背后还有家人呢!家人在社会上生活,除了喘气不要钱,别的都要钱。
很多为了不分居不异地的,辞去工作来到驻地,这些牺牲,不应该算到生活成本当中吗?
对于一个22岁的年轻人,工资的高低还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所在城市、行业、专业等。一般来说,本科生的月薪大概在4000元左右,而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薪资会更高一些,可能在6000元以上。当然,这些数字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具体的薪资还需考虑行业绩效、工作经验、职位等因素。此外,薪资不能只看数量,更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和单位完善的福利制度、职业发展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总之,22岁的年轻人需要按照行业标准,了解自己行业的薪资体系,最终再进行判断和决策。
节前与节后那一段时间,涨工资的话题再次被人提起。
其实,这两年来,涨工资的话题就没有停止过。
这背后透露出来的不单单是大家对涨工资的渴望,更反映出,大家的经济状况。
其实,对于大家的工资,外界说法不一,有人说高,有人说低。
那么,大家现在的收入到底是高还是低呢?
实际上,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1、高低在于跟谁比
大家的工资都是吃大锅饭的,只要级别相同,工资水平都差不多,除了个别岗位与地区补贴有差距之外。
但是,国内发展不平衡。
同样是一万元,在西部贫困地区,可能是一家人好几个月的收入,虽说不上是一笔巨款吧,但最起码不是一笔小钱。
而放到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呢?那就不算啥。可能普普通通的一家人,一个月的开销都远远不止一万元。
所以,工资高低不是关键,关键是跟谁对比。
放在小城市里算是高的,放在大城市里算是低的。
2、高低在于什么样的年龄
对于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目前的工资水平还是不错的。
22岁的年纪,管吃管住管穿管医疗,还管探亲路费什么的,一个月到手八九千,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但是,对于年龄大的人来说,目前的工资水平,真的不够看。
22岁单身月收入八九千,一个人花,很富裕,绝对算小康生活。
而工作十几年后的,工资也就一万二三,不仅有房贷、车贷,还有孩子、父母要养。
花钱的人多了,可钱没比一个人的时候多多少,是不是很尴尬?
可以说,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一个月才多三四千……
3、退役金不算工资
有人说,你们不仅每个月发着工资,走的时候还能给一大笔钱,最少也得二三十个w吧?
的确,退役的时候,会有一个一次性的货币补偿,但是,这钱不能算在收入当中。
因为这其中有大部分是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一类的,地方也是有的。
你看人家地方说收入的时候会将公积金算到收入里面吗?不会。
所以,工资收入是工资收入,一次性退役金是一次性退役金,怎么能将退役金算到工资收入当中呢?
4、福利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
的确,现在大家的福利待遇挺好,但这福利待遇也不是人人能够享受到的。
就比如说子女优先入学政策,有的地方执行得很好,而有的地方执行的一般,你想要上好的学校,还得靠买学区房。
再比如说医疗优惠政策,当地有体系内医院才能享受,要是没有体系内医院呢?有好政策也只能自掏腰包看病。
还有家属随调安置,很多都需要自己去跑,找单位接收,找不到那就调不过来
5、生活成本并不低
网上不少人都说,大家的生活成本低,吃饭不掏钱,住宿不掏钱,看病不掏钱,要是过日子一些,一个月只掏些钱买生活用品就行,95%以上的工资可以攒下来。
看起来是这样,但别忘了,自己的背后还有家人呢!家人在社会上生活,除了喘气不要钱,别的都要钱。
很多为了不分居不异地的,辞去工作来到驻地,这些牺牲,不应该算到生活成本当中吗?
最为重要的一点,对大家来说,工资高低其实无所谓,关键是走留不自由。
自由值多少钱?
2000以上都算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