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简介

求!没有就写不了作业了~
2025-05-24 13:44:3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刘胡兰生于1932年,曾任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干部,积极领导土地改革和支援前线的革命活动。1947年1月12日,军阀阎锡山所在部队发动袭击,刘胡兰被捕后就义,时年仅15岁。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人生经历:

小时候母亲去世,并没有得到母爱。父亲娶了继母,才重新有了母亲的呵护与疼爱。可是生活在战乱时代,没有哪个地方是安稳的。她们居住的村庄被日本人看到,并且频繁出入这个村庄。好在村庄有八路军的保护,有能力与日军进行对抗。当时小小年纪的刘胡兰看到形势比较危急,决定加入共产党,组织村民一起去抵抗日本人。就这样,在军民相互配合之下,将日本消灭了。

就这样,刘胡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抗战胜利后,也没有放弃提升自己,积极参加妇女培训班,让自己更有知识文化。一年之后,国民党开始了对陕西地区的进攻,内战开始。为了减少伤亡,大部队开始转移,只留下少数人在原地驻守。刘胡兰主动要求留下,想继续没有完成的工作。

本来刘胡兰不应该牺牲,也不会遇到危险。可是就因为被同村人出卖,死在了国民党的抢下。即便面对敌人,刘胡兰也不害怕,更不会出卖自己的组织,在就义之前,深深地看了一眼让她眷恋的土地。就这样,这位英勇的英雄将热血洒在了出生的土地上。

回答(2):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扩展资料: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百度百科:刘胡兰

回答(3):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