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说明了什么

急 谢谢
2025-03-02 22:46:3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无法达成新协议,届时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将难以衔接,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国际社会难以承担惨重的代价。这种代价是多方面的,不仅是政治上的,更体现在社会发展和人类历史的诸多层面。诸多环保组织已经警告,全球气候系统的崩溃将可能给人类带来沉重打击。
迄今为止,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已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它们无疑应该为由温室气体历史累积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承担主要责任,这也是《公约》确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事实依据。发达国家无视历史责任,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的发展水平,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并且要求其减排行动接受国际监督,这是毫无道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决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
发达国家在谈判中热衷于大谈长期减排目标,对短、中期减排目标却闪烁其词,这是由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不准备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到2012年的减排目标,只好拿长期目标来撑门面、画馅饼。
如果发达国家继续在谈判中漫天要价,违反《公约》规定,强行要求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采取的自主减排行动置于国际监督之下,只会导致哥本哈根大会归于失败。
最深层的原因是:发达国家不愿意承担应尽的义务--减排、出资等,反而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不合理的义务。

发达国家闭口不谈他们在《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内的强制减排目标,声称各自提出的减排目标全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工作组的目标。这一做法的目的就是要架空《京都议定书》,让双轨制谈判的列车脱轨。
代表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已表示,如果富裕国家在谈判中不正确对待《京都议定书》,77国集团不排除集体退出谈判的可能性。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4国团长已紧急磋商,要声援77国集团的行动。
发展中国家要求一定要坚持《公约》《议定书》双轨谈判,现在的一个斗争焦点是一些发达国家主张把双轨谈判合并成一条轨道,彻底抛弃《京都议定书》。如果《京都议定书》取消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就不会有什么实质内容。因此“是双轨制,还是两轨合一,这是本次大会各方争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集团在7日上午的大会上纷纷发言,坚决表示要进行双轨制谈判。

主要争议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阻碍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全面气候协定的因素有两个,即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问题和资金问题。目前看来,这两大“拦路虎”使哥本哈根大会很难达成全面的全球减排新协议。

对中期减排目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较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2020年应当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排40%。但目前只有挪威承诺到2020年比1990年减排40%。欧盟提出减排20%到30%,日本提出减排25%,美国的目标则仅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左右,而且这个目标要在美国国会迅速通过,难度较大。

为减轻甚至推卸自身减排责任,发达国家想方设法“搅局”。欧盟曾是气候谈判的热心推动者,但在巴塞罗那气候谈判以及上月曼谷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却提出了要废除或抛弃《京都议定书》,另搭谈判新框架。在距离哥本哈根大会召开时间所剩无几的情况下,整个改变“游戏规则”,无异于给谈判设置新障碍。

其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抛开《京都议定书》,无非是因为它规定发达国家负有具体量化的减排任务,而发展中国家没有义务承诺具体减排。但无论从发达国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历史责任看,还是从它们所具有的应对能力看,相关规定都是无可厚非的。

关于资金问题,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7日在苏格兰古城圣安德鲁斯落下帷幕,但会后发表的公报除了承诺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威胁外,没有任何关于气候变化融资问题的实质性内容。

资金问题至关重要,然而各国至今难以达成协议,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责任的发达国家难辞其责。这从上月底欧盟首脑会议通过的有关文件便可窥见一斑。该文件称,发展中国家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影响每年需要约1000亿欧元资金。但整个文件中,没有欧盟具体援助金额的数字,也没有各成员国的出资比例。

美国也是只呼吁不行动。今年9月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发达国家有义务向穷国以及受气候变化危害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帮助这些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但美国从来没有明确提出一个资金的数额。

鉴于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问题和资金问题困扰着气候谈判,在哥本哈根谈全面的减排协议已变得十分困难。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3日在华盛顿所言,在哥本哈根,各方不可能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一项类似《京都议定书》那样的全面国际协议,但达成框架协议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这样的协议还是有可能包括发达国家减排的时间表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回答(2):

中国
   全球来讲,共有192个国家参加了全球气候保护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 1997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而中国也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在这个积极政策的引导下,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度,比上年增加126.79%。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此外,我国还提出了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
美国:减排4%目标亦难以承诺。奥巴马上任之初曾希望借助自己的超高人气,推动美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通过一项气候法案,尽管美国的承诺仅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4%左右,与发展中国家期望的仍有巨大差距。
  欧盟:承诺于2050年减排95%。欧洲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试图重新确立自己的国际领导地位,指出如果哥本哈根峰会能够达成气候变化协议,欧洲将在2050年前削减高达95%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前减少30%。
  印度: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3日宣布,印度将在2020年前将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25%。
  英国:2009年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28日发表《西班牙港气候变化共识:英联邦气候变化宣言》,强调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方应该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发达国家应该对困难国家给予帮助,尤其是资金援助。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国会参议院2日却再度否决了澳工党政府提出的气候变迁法案,这使得澳总理陆克文将空手赴会。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煤碳出口国,澳人均排放量超过美国。提议未来十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2000年减少5%到15%。
   俄罗斯:俄罗斯总统宣布,到二0二0年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下降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在一九九0年至二0二0年期间,俄罗斯将保证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减少逾三百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