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感觉孔子是具有什么品行的人

2025-05-17 15:31:3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乐以忘忧、安贫乐道、学而不厌品行的人。

孔子晚年,思想受老子影响,专心著书育人不再寻求功名,思想转向中庸,但他的著作多为其弟子整理其言其行所著,其倡导仁与礼的核心思想依然没有改变。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融合之处,体现在他对易经的解读中。

扩展资料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回答(2):

1、读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感觉孔子求学具有学而不倦的品行.老子教育后进具有诲人不倦的品行,我对他们充满 敬佩之情

2、孔子勤奋好学孔子尽人事遵天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讲仁义礼智信、主张学而优则仕.为学的宗旨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果平天下

3、老子主张清净自正无为自化、他的思想是要人们抛弃知识,返朴归真绝不刻意尚行、抛弃,智仁义等概念、老子认为只要人们的知识少了、思想也就单纯、思想单纯了民风就纯、朴民风纯朴了天下自然太平、所以他在道德经第三章写到“不尚贤和不贵难得之货”

4、老子认为孔子提倡仁义乃是社会的退步而不是进步、如果社会真正和谐太平的时候就无需仁义孝慈这些字眼了、老子以德服人、老子孜孜不倦

回答(3):

读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感觉孔子求学具有学而不倦的品行,老子教育后进具有诲人不倦的品行,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佩之情。

回答(4):

孔子吃了厉害一个人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