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是什么意思?

2025-05-21 06:54:1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该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小的缺点而忽视别人的大的优点,不要因为与人的小的怨愤而忘掉别人对你的大恩。

出处:

(1)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2)清·曾国藩《曾国藩家训》

该句的释义

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扩展资料:

《曾国藩家训》是2006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成晓军,唐兆梅整理所得。本书主要从为人处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曾氏家训和家书等内容,是一本非常有史学价值的书籍。本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

在介绍曾氏家训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今人借鉴吸取有益成分。本书适合史学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家训

回答(2):

不要因为小的缺点而忽视别人的大的优点,不要因为与人的小的怨愤而忘掉别人对你的大恩。出自清·曾国藩《曾国藩家训》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要因为人家小的缺点过失抹煞掉人家的大的优点长处,也不要因为一些怨气忘记人家对你的大恩大德。

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是人们在看问题,处理问题时很容易犯的错误。我们常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可在看人,处理问题时却忘记了。喜欢用完美无缺的标尺来量人衡物,有一点不达标,就全盘否定,把别人所有的优点长处都抹煞掉,甚至把别人的恩德也忘得一干二净。

曾国藩的学术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回答(3):

不要因为小的缺点而忽视别人的大的优点,不要因为与人的小的怨愤而忘掉别人对你的大恩。出自清·曾国藩《曾国藩家训》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要因为人家小的缺点过失抹煞掉人家的大的优点长处,也不要因为一些怨气忘记人家对你的大恩大德。

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是人们在看问题,处理问题时很容易犯的错误。我们常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可在看人,处理问题时却忘记了。喜欢用完美无缺的标尺来量人衡物,有一点不达标,就全盘否定,把别人所有的优点长处都抹煞掉,甚至把别人的恩德也忘得一干二净。

曾国藩家训其他家训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出自清·曾国藩《曾国藩家训》

译文

古今中外,那些资质一般的人,都因懒惰而一事无成;那些资质不错的人,往往因骄傲而失败。

这句话告诉我们,再有才能的人,一旦骄傲自大,固步自封,即便一时取得不错的成就,最终亦难免失败的结局。而那些资质平庸的人,若自怨自艾,懒惰成性,更难取得好的成绩。

相反,即便资质平庸,只要勤学苦练,比别人下更多的功夫,终会取得非凡的成就。曾国藩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出自清·曾国藩《曾国藩家训》

译文

动不动就说别人短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动不动就夸赞自己的长处的人,内心实际是在妒忌别人的优点。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类人,这类人不见得大奸大恶,但十分招人讨厌,典型的情商有问题。如果你生活中就是这类人,要好好反思,否则早晚“友尽”。

回答(4):

不要因为小的缺点而忽视别人的大的优点,不要因为与人的小的怨愤而忘掉别人对你的大恩。出自清·曾国藩《曾国藩家训》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要因为人家小的缺点过失抹煞掉人家的大的优点长处,也不要因为一些怨气忘记人家对你的大恩大德。

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是人们在看问题,处理问题时很容易犯的错误。我们常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可在看人,处理问题时却忘记了。喜欢用完美无缺的标尺来量人衡物,有一点不达标,就全盘否定,把别人所有的优点长处都抹煞掉,甚至把别人的恩德也忘得一干二净。

曾国藩家训名言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

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

回答(5):

一、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的意思是不要因为小的缺点而忽视别人的大的优点,不要因为与人的小的怨愤而忘掉别人对你的大恩。
二、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三、类似择友语句
●人生贵知心。
明·袁中道《德山别扬西来》 谓人生结交朋友最可贵的是知心。
●肝胆相照,斯为腹心之友。
《故事成语考·朋友宾主》 肝胆相照:指以赤诚之心相待。 腹心之友:指贴心可靠的朋友。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卷 情深义重的朋友叫做知己;肝胆相照的朋友叫做知心。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笑面相迎的朋友多得很,要找知音就难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