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高宗的评价问题,历代倾向于定位为昏庸之主,只是北宋是在仓促之间被金人攻陷了都城汴梁,二帝“北狩”,当高宗南渡时,身边亲兵仅一千余人,然而通过各种方法,迅速调集人员防守住了淮河、长江,同时建立了南宋的根基。相比于明代,有明一代虽然一直经营南都(南京),整个南方的经营有过于北宋对南方的经营,南京六部七卿设置齐全,官僚机构完备,且四镇军事实力强大,而观于甲申以后,南明竟不能守,史可法虽然一代忠勇,令人欷歔,但是在调停部署上近乎昏聩,四镇顷刻土崩瓦解,到最后永历缅甸被俘,南明群臣尽为诛戮,酷烈之甚,与宋高宗相比,岂能谓高宗昏庸无能?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非高宗,韩世忠、岳飞诸人,谁能御之,秦桧南归,如非高宗,而是南宋后来几位君主或是南明二帝,更是极其可能是第二个曹操,高宗在上,诚如岳飞奏议所言:“黎元有归,社稷有主,今足可伐虏人之谋。”而关于杀岳飞的问题,更为复杂,首先,南宋的主战派并非就是善类,这是一个误区,即使是辛弃疾,也非常人所想的慷慨多情之士,而是乱世枭雄,封疆大吏,稼轩词中就有“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岳飞对于二帝的态度,自己奏章中有表明,自可查对,无须凭空猜度。此事成高宗污名,只是若果然无能,就是那个南逃至儋耳穷荒的丧家之犬,何能在张邦昌宵小的政权和金人战神完颜宗弼(兀术)的势力之下稳住局势,若以北伐而论,韩侂胄开禧北伐,还牵扯到了理学朱熹一派复兴,叶适一派倒下,扭转了庆元党禁以来的局势,其中功过是非更是难以定论,俗以战胜光复为荣,以备守战为耻辱,个中冷暖自然不同,只是高宗若是易与,何能在仓促之机反胜大明一代经营?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南京竟败在马士英、阮大铖之辈手中,晚明人物和两宋人物,实不可同日而语。
总的说来,南宋高宗赵构昏庸无能。
赵构(1107-1187)宋高宗。徽宗第九子,名构,字德基。靖康二年(1127),即帝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避金兵南迁,建行都于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实行妥协苟且国策,虽一度任用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打败金朝的南侵,终在宰相秦桧等人的推动下,在绍兴十一年(1141)与金人达成割地、称臣、纳贡的和议。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思想上尊程反王,为理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三十二年(1162),传位于太祖七世孙即宋孝宗(1127-1194)。著有《翰墨志》。
稍细说来,赵构从小天资聪明,博学强记。靖康元年(1126)正月,首次出质金营。十一月,再使河北金营做人质,因敌去未果。次年,徽、钦二帝被俘,五月,赵构草行即位礼。
赵构1127-1162年在位,他不敢留守京师开封,更不敢跻身于抗金的前沿阵地,遂以“巡幸”为名,望江淮逃去。然而金兵不舍,长驱南下,欲擒高宗。二月,高宗逃往临安(今杭州),四年正月,高宗泛舟大海,险被活捉。金兵大肆掳掠后北还。从此被金兵吓倒,不支持军民的抗金斗争,却全力镇压钟相、杨幺起义。
绍兴八年,高宗为和金人达成和议,起用早年叛降金人、被金人放还的秦桧为相。于绍兴十一年与金签定了投降屈辱的“绍兴和议”,割让秦岭、淮河以北土地,向金称臣纳贡。绍兴三十二年,金兵又分路入寇,猥懦成性的高宗于六月间传位太子,自称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卒。
宋高宗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亲奸贼,还忠良”的典型代表;如果不是他亲信秦桧谗言,岳父、韩世忠等名将就会把完颜兀术包了饺子,收复幽云十六州,直捣今贼大本营;只要收复幽云十六州,抵御夷狄就等于构建了天险。也就不会有蒙古鞑子南下蹂躏中华百姓了。
赵构是个垃圾宋高宗么,不配做一个皇帝,连谁忠谁奸都分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