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道家见面礼仪的手决?

谁知道道家见面礼仪的手决?要图片!详细点
2025-05-19 01:00:0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礼仪不可不学,古人所行抱拳礼有何讲究

礼仪不可不学,古人所行抱拳礼有何讲究(从百度上整理而来)

拳术礼仪抱拳礼

一、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右手握拳,左手拇指屈拢,四指并拢伸直成掌。双手从体侧向胸前合抱,两小臂微内旋,两臂撑圆,平举于胸前,左掌心贴于右拳面,双肘不可扬起,目视受礼者。

注:此礼为晚辈(学习者)向长辈和教师行礼的方式。
二、注目礼 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目视受礼者。
三、点首礼 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目视施礼者,点头示意,身体保持中正。
注:(二)、(三)为长辈和教师对晚辈(学习者)还礼的方式。

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
许多的武侠电影都演错了,真正的抱拳是右手握拳,左手抱右手才是对的。

<抱拳礼>内涵 1. 左手为掌,表示德、智、体、美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 2.
右手为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勇武的意思. 3.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4.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渴望求知,恭请师友前辈指教.

练武之前,有一定的要求,必须遵守,不管少林寺,还是武当山,教学生、徒弟都有一定要求,在他们讲叫见礼,我们叫武礼。武礼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管理中心所规定的一个动作。武林人见面互相打招呼,练武之人都应该是这么一个动作,互相表示恭敬。

动作的基本要领:左手四指并拢卷曲,大拇指扣在十指与中指中节上,这叫拳;左手四指并拢、弯曲,大拇指弯曲扣于十指根节上,这叫掌;左手是拳右手是掌,左手放在右拳上面,置于胸前,整个撑圆,拳轮向外侧,这个动作就是武礼。

武礼的来历,所谓拳(这个拳与平时练武所要求的拳掌一样),五个指头,有四个区间叫四海,五指叫五湖,即平时讲的“五湖四海”,过去讲“五湖四海皆兄弟”。五湖四海大家合在一起,卷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大家都很团结、友爱。这样就形成一个坚强的堡垒,形成坚实的拳头,打出的才会有力。在上讲里我们说过不要随便动武,但拳就是要动武的,那么左掌就是要挡住右拳不要动武,把它放在胸前,是说你好,表示武术礼仪。

这个武礼含义是比较深的不是随便的。武林界在过去有些不团结的因素,许多练武人不重视武德修养,总认为自己的武功很好,是武林界的老大,比别人都强,见了面总想切磋一下,想征服对方,引起争斗,因此有很多武林恩怨,结果都是两败俱伤。

武术是一件很好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发扬、研究。它可以修身养性,提高思想境界,而不是用来打斗,这只能造成不团结。因此武术研究中心定下武礼姿势。大家在一起多研究,切磋可以,不是为了征服对方,而是提高技艺.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6�1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即今文学)
数:算法(即今数学) 师尹 发表于 2008-6-17 11:26

也可参考道家礼仪,如下。

道家奉华夏民族祖先黄帝为始祖,尊老子为教主,奉为太上老君。中国以儒、释、道为三足鼎立,其中道家是华夏民族固有的宗教,对传统文化保留得比较多,有学者称“道家(教)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被人称之为“活化石”。

1、拱手

    姿势:《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左手为阳,右手为阴。阴抱阳,右手抱左手,男女都一样。。右手大指压左手大指,右手掌抱左手掌,向前伸出,如抱着一个鼓,抱拳处约与颈部齐平,可略微晃动小手臂,是为拱手礼。

    使用场合:平辈或朋友相见。


2、作揖


姿势:抱拳如同拱手,但抱拳时,身体向前鞠躬,两小臂同时往身体靠,上不过眉。渐渐直起身子,同时两小臂下放,下不过膝,然后两手掌松开,放于大腿两侧。这样是为一次。通常有一揖和三揖。三揖就是连续做三次。


  使用场合:面见长辈,或平时向祖先作揖。


3、嗑头(叩头)


  姿势:右膝下跪,右手撑于蒲团前方,左腿弯曲,然后左膝下跪,(如穿汉服,左手应把左膝上的布提起,待到左膝跪下后,再放下。)然后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下,右手大指置于左手掌内。头往下嗑,额头轻触手掌。是为一次,注意屁 股应该下坐,不应该撑起来。如果要连续嗑头,一般情况下,头上抬时,双手成拱手,跟着上来,头往下嗑时,双手放下,成前面讲的撑在蒲团上的姿势。嗑头有嗑一次的,两次的,三次的。

  使用场合:这是较大的礼节,一般用于拜见长辈,或是拜师,拜祖先等。


4、三跪九叩

姿势:是作揖和嗑头结合起来的动作,是最高的礼节,又叫三拜九叩。先作揖一次,双手下放时,右膝下跪,右手下撑,依嗑头的动作,嗑三次,最后一次头上抬时,左膝上提,左脚踏实,形成右膝单跪的姿势(如穿汉服,左膝上提时,左手要把布往上提,左脚踏实后放下)。然后右手离地,右腿站立,身体站直。身体站直的同时,左右手成拱手,往上提,身体站直后,随即鞠躬,又形成作揖。然后依前所述嗑头三次。继而作揖,又嗑头三次。是为三跪九叩。三是指作揖三次,或下跪了三次;九是指叩头九次。

使用场合:这是中华民族最高的礼节,看情况运用。


上香礼

点香:三根香是为一柱,把三根香排整齐,左手拿住前面(燃香的那一头),右手拿住后面,在蜡烛上或其它火源上点。当然,如无火源,右手可以空出来拿打火机。


鞠躬:左手拿香,香是朝上的,右手抱在左手上,三鞠躬。


上香:左手上香,注意香要齐平,不要散乱,香要插直,且三根香位置排成一直线。(如果香很大,三根香一起拿不住,应该一根一根的插,先插一根在中间,再插一根在右手边,最后一根插在左手边,这里是以自己为参照的,以左为尊,自己的右手边即中间那根香的左边。)


祭祀

一、供品

灯:即蜡烛。

花:用鲜花,一般用菊花和百合等。插花瓶里,放在供桌前方的两边上。

香:香和纸钱。

果:水果,桔子,香蕉,梨等。如是大水果,各用五个,放四个于盘子内,另一个置于四个之上。香蕉中间拱起来的的地方要朝天,扒着放。

茶:普通茶,倒入三个茶杯中。

民间祭祀一般用荤祭,即用鸡肉等。也有很多人用酒来代替茶。

二、普通祭祀仪式

在供桌上摆好上述供品,开祭,奏乐,鸣鞭炮,众人列队站在前面,主祭上香,主祭念祭文,主祭跪拜(可选用三叩首或三跪九叩),其它人跟着主祭跪拜。然后每个人依次上香,上完香后,每人拿一些纸钱,化纸。礼毕。将茶或酒一杯一杯的倒在地上,即可收舍东西回家。

注意的是,因为历史原因,不同地方的道教信徒使用的礼仪可能不同。本人主道的可以加莪QQ942995994.但是图片好像没有这是基本的手势

回答(2):

双手合什。我在衡山见一道姑就是这么礼我师父的。

回答(3):

道家见面礼仪的手决如下:
1、拱手
姿势:《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左手为阳,右手为阴。阴抱阳,右手抱左手,男女都一样。。右手大指压左手大指,右手掌抱左手掌,向前伸出,如抱着一个鼓,抱拳处约与颈部齐平,可略微晃动小手臂,是为拱手礼。
使用场合:平辈或朋友相见。
2、作揖
姿势:抱拳如同拱手,但抱拳时,身体向前鞠躬,两小臂同时往身体靠,上不过眉。渐渐直起身子,同时两小臂下放,下不过膝,然后两手掌松开,放于大腿两侧。这样是为一次。通常有一揖和三揖。三揖就是连续做三次。
使用场合:面见长辈,或平时向祖先作揖。
3、嗑头(叩头)
姿势:右膝下跪,右手撑于蒲团前方,左腿弯曲,然后左膝下跪,(如穿汉服,左手应把左膝上的布提起,待到左膝跪下后,再放下。)然后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下,右手大指置于左手掌内。头往下嗑,额头轻触手掌。是为一次,注意屁 股应该下坐,不应该撑起来。如果要连续嗑头,一般情况下,头上抬时,双手成拱手,跟着上来,头往下嗑时,双手放下,成前面讲的撑在蒲团上的姿势。嗑头有嗑一次的,两次的,三次的。
使用场合:这是较大的礼节,一般用于拜见长辈,或是拜师,拜祖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