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扎下镇位于新沂河北岸,与沭阳县城只一河之隔,是贯通沭阳南北交通的要地。北距连云港港口126公里,白塔埠机场78公里。新长铁路、京沪高速、205国道、245、324省道穿境而过,新河、岔流河、沭新河环绕周边,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和水陆交通优势。
全镇总面积5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万亩。辖11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总人口5.32万人,拥有各类个体私营企业400多家。
沂水河畔,清澈碧波,人文荟萃,英雄辈出。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扎下河战斗,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悲壮,为解放战争写了光辉的一页。特等功臣,全国二级战斗英雄孙明芝在朝鲜战场用机枪击落敌机,战功卓著。近年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高举工业强县大旗,做活六大投资文章,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
如今的扎下,高潮迭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万亩花木,姹紫嫣红,花乡似锦,绽放异彩。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财政收入3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16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曾被省市分别授予“文明乡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党委”、“经济十强乡镇”、“社会治安安全乡镇”和“社会稳定先进单位”等。
该镇在重视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高效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已拓植花卉苗木面积1.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8.6%,已初步形成“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新格局。近年来,该镇坚持内培外引,突出招大引强,招商引资硕果累累,东方文体、奥光玩具、蒙欣家私、锦天工艺、扬子木业、城南污水处理厂、鼎立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规模以上企业落户县经济开发区,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发展私营个体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从业人员达1.6万人。工业经济总量逐年攀升。深特工艺、京沪木业、晶宝木业、久丰木业、东方文体等20多家企业产品远销日本、韩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5亿元,实现了工业经济总量两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已形成了木材加工、化工、铸造、玩具、酿酒等多行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围绕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扎下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投资600多万元改变城镇面貌,解决道路交通问题,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和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活动,完成了老年公寓、文化中心、世代服务中心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今年,扎下镇将实施河道疏浚、土地整理、245省道改建、花木示范区、镇区“北延东扩”、工业集中区基础建设、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等七项重大建设工程,以进一步改善扎下镇的人居发展环境。
古老文明的扎下镇正展着新的雄姿,也必将继续激扬奋进的主旋律,这里的每一寸热土,每一位勤劳朴实的扎下人热忱地欢迎外地客商光临扎下,投资兴业,扎下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沭阳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境内有鲁成公九年(前582年)建的郯子国,在今日沭城西北20公里处,仍可寻到留下的一片废墟。前汉时东海郡的厚邱、建陵、阴平、下城、临渣、怀文、服武等古城,皆在境内。后汉,建陵县并入厚邱县。至晋,阴平县也并入厚邱县。宋元嘉十二年,废厚邱县为襄贲县,直到北周建清六年(556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县名沿用至今。
沭阳县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且是古城封邑所在,自是留有较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新石器时代的臧墩和六朝墓葬,西周时的孟墩、殷墩,前汉时的厚邱、阴平方城遗址,宋朝大科学家沈括留下的治水功业与虞姬诞生地有关的虞姬沟、虞姬庙、九龙口、霸王桥等;明代抗倭将领刘綎筑的营垒,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留下的袁公藤和古典雅秀的逍遥厅。其中有的经过装饰点缀,益发异采,有的被列入国家保护文物。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常使沭阳人引为自豪。沭阳古为纷争之地,近为革命老区之一。北宋时宋江义军活动于海、沭一带,南宋时韩世忠在此抗金。清顺治年间,以榆园山为首的农民义军,奋起反抗清庭统治。民主革命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李一氓等同志,皆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
在沭阳大地上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文化名人(如著名作家白夜、摄影大师吴印咸、“活红娘”宋长荣等)。
沭阳,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沭阳县总面积2297平方千米。沭阳古有厚镇、渠头、刘庄口等镇,惜毁于兵火。明清增至36个镇。民国期间,裁镇设9市1乡,后改为10区162乡镇,大小集镇星罗棋布。新中国成立后,区乡屡有更动,至20世纪80年代相对稳定,计35个乡镇(场),另有10多个集市。现辖29个镇、5个乡,1个农场,472个行政村(居)委会,177万人口,是全省人口最多、陆域面积最大的县份,县人民政府驻沭城镇。邮编:223600,代码:321322,区号:0527。拼音:ShuyangXian。
沭阳县辖29个镇、5个乡、1个农场:沭城镇十字社区七雄社区章集社区扎下镇马厂镇汤涧镇李恒镇沂涛镇塘沟镇胡集镇钱集镇东小店乡周集乡张圩乡陇集镇悦来镇耿圩镇北丁集乡刘集镇华冲镇桑墟镇青伊湖镇龙庙镇万匹乡青伊湖农场韩山镇吴集镇西圩乡高墟镇湖东镇官墩乡庙头镇潼阳镇新河镇颜集镇贤官镇茆圩乡。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花海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全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
沭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年产粮食100万吨、油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
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3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2006年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
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地总面积达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
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
沭阳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