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论是对历史排放量和当前排放量而言,发达国家无疑是占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消减同样的二氧化碳排放百分比,发达国家减排的温室气体数量要远大于发展中国家。
其次,在温室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的时候,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中国、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碳排放,充其量是加速了温室效应的进程。如果西方发达国家不改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即使第三世界国家不发展,永远停留在前工业化时期,全球温室效应也得不到解决。
第三,工业化国家的高额碳排放很大一部分属于奢侈性消费,比如空调、汽车、航空的过度使用,不仅不能改善生活质量而是恰恰相反,因此工业化国家的适度减排,不会造成国民福利的下降;而发展中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国民的碳排放尚属于维持生活的基本需求,如果这种排放都加以限制,必然会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问题。像中印等大国,虽然有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可能;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技术,和下层群众改善生活水平的迫切需求,温室气体排放0增长也是无法接受的。
最后,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是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出于利润和地缘政治的需要西方世界的大企业、官方和媒体一直在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这种模式,这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要求,形成了鲜明的矛盾。这也注定了在现实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发展中国家政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想承担这样的义务,就必须考虑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冲突。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必然会损害石油、汽车、航空、飞机制造等大垄断财团的利益。这是全球气候谈判的阻力所在,也是美国布什政权拒不签署《京都议定书》的根本原因。即使西方国家国内政治的变化,可以推动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但是不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石油、汽车、航空、飞机制造等大垄断财团如果不改变态度,为了弥足国内利润的损失,必然会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通过与传媒娱乐界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西方那种高消费甚至是浪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总之,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体制和主流文化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单独减排是不可能的,对控制全球变暖也会是劳而无功。
人类应该承担最大的责任 . 人也将承受气候变暖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