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拜读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一文了,可是每一次的阅读总是给我留下不一样的感受。
事情记叙了在一艘正在返航的环游世界的帆船上,那一天,天气晴朗,人们的心情都很不错,尤其是一只猴子,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但机灵的猴子显然知道人们在那它取乐,便更加放肆起来。猴子窜到船长的儿子面前,拿了他的帽子,带在自己的头上,爬上了桅杆的第一根横木,并试图用爪子撕烂、用嘴咬烂小孩子的帽子。而小孩子在愤怒和冲动的促使下,显然是忘却了恐惧和桅杆上的危险,给猴子惹着爬上了桅杆的顶端去那帽子。但在桅杆的顶端却害怕了,不敢移动。这时候,他的父亲——船长,正要用枪打海鸥,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桅杆上,便用枪逼着他,跳下了桅杆,坠入了大海,40秒钟后被水手们救起了。
整个故事中,我觉得最形象滑稽得还要数猴子在船上都大家开心的那一段,在这个自然段中将淘气的猴子作为重点进行了描写,从段落的字里行间均可体会到猴子的那种淘气,然后由淘气转为的放肆的心理变化,这也为后面的记叙打下了伏笔。
整个故事中,最使我感到惊心动魄的还要数孩子爬上桅杆去摘帽子的那一段,在这个自然段中对于孩子、猴子以及围观者的心理变化和神态变化刻画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我读起来都仿佛是在那艘大帆船上。“张开胳膊”、“摇摇晃晃”等几个词语充分的表现了孩子在桅杆顶端的形态、动作,读起来更加生动了。
前面的形象滑稽、惊心动魄还不足以事,因为在后面的段落中刻画了一个在本文中我最佩服的人,那就是船长。这个船长在面临着一个十分紧迫的突发事件是,仍然可以果敢断绝而优柔寡断。试想,如果当时船长在迟疑一段,甚至是一秒钟,孩子就有可能掉在甲板上,而也就是这伟大的“一秒钟”,船长的果敢和机智,充分的表现他了遇事不惊、沉着冷静、果敢断绝的良好精神品质。
读完课文,我受益匪浅,虽然只写了一点,但有一些东西还是令我模棱两可,不知如何去说。但是从课文中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面对突发事件能够遇事不惊,沉着冷静,果敢断绝的人,不敢断言会多么多么了不起,但是这样持之以恒必定会以来成功。
填写小学常见的八种关联词。
提示:进行填写关联词语的练习,第一,要认识各种关联词语;第二,要正确理解句和句之间的关系,这是正确选择关联词语的关键;第三,填完后要认真朗读或默读,检查填写的关联词语是否正确。
1.并列关系。
既……又……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1)人民大会堂( )高大,( )庄严。
(2)同学们( )走着,( )谈论着。
2.选择关系。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是……还是……
(1)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
(2)做完功课,我( )做做家务,( )看看课外书。
3.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 尽管……还…… 然而 可是
(1)奶奶( )满头银发,( )行动利索。
(2)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它和我们关系非常密切。
(3)心怀梦想,( )总被现实无情的击碎。
4.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光……还……
(1)他( )诚恳地接受了批评,( )改正了错误。
(2)这座桥( )结构坚固,( )造型优美。
5.假设关系。
即使……也…… 如果……就…… 要是……就……
(1)( )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 )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 )他的天赋再好,不刻苦训练( )不会夺得冠军的。
6.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不管……总……
无论……都…… 任凭……总…… 一……就……
(1)( )虚度光阴的人,( )会一次又一次脸红。
(2)( )多读多写,作文( )会提高。
7.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既然……就…… 因此
因而 之所以…… 是因为……
(1)( )他工作一贯认真负责,( )大家都很敬重他。
(2)中国( )有今天辉煌的成就,( )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了一生。
8.取舍关系。
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
(1)雨来( )牺牲生命,( )泄露秘密。
(2)( )在这里束手待毙,( )冲出去与敌人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