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系统介绍一下心理学中“反推”的含义?

2025-05-20 20:50:1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三国演义》里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大家都读了,只觉得有趣,或者赞扬孔明的智慧和关云长的义气,但你可知道,这个故事包含的意义,远不止有趣,而是军事科学中直到现在还被人研究着的“反推法”。反推级数越高,获胜可能越大。
   在演义中,孔明最后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并要他立下军令状,不放曹操逃走。华容道号称难走,关云长问:“若曹操不从这条路来,如何?”孔明道:“我亦与你军令状。”还对他说:“云长可于华容小路高山之处,堆积柴草,放起一把火烟,引曹操来。”云长问:“曹操望见烟,知有埋伏,如何肯来?”孔明道:“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他见烟起,将谓虚张声势,必然投这条路来。”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曹操果然走华容小路,而且望烟火起处走去,于是恰好碰上了关云长。
   孔明在这场调兵遣将中,用的便是“反推法”。
   前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社曾出版一本《思考·计算·决策》,把“反推”作为军官智力功能表现的重要一着。此书举例写道:
   甲和乙是敌人,甲要追乙。乙所躲的洞有两个出口,一个容易一个难。按反推等级划分局中人的考虑方案有如下三种:
   一、双方的反推级为零。谁也不模拟谁的判断。这时乙走容易的路。甲也从这条路去追。结果怎样,决定于速率。
   二、甲的反推为零级,乙的反推为一级。乙作如下考虑:“甲当然要走容易的路追我,所以我走难路为上策。”乙就逃掉了。
   三、甲的反推级为二,而乙的反推级仅为一。则乙的考虑如前,选择难路。但甲却加上多一级考虑:“乙想我会走容易的路,所以他会走难走的路,我当然要走难路,乙是决想不到这点的。”结果,乙被追上了。
   还可以再做等级更高的反推。
   这本军事读本举上述为例,却不曾一具体故事说明,而《三国演义》写了具体故事,却没有称之为“反推”。但我们分明看出,甲等于孔明一边,乙等于曹操一边。曹操用了反推的一级,孔明却用了二级,还加上放烟火,则成为三级,也是曹操便不能不自投罗网了。
   《三国演义》的用兵奇谋,至今还可以启发军事家的智慧,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