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怀疑是脑瘫,脑瘫有什么特征?

2025-02-08 19:49: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脑瘫的早期症状是指患者一个月到六个月出现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肌无力,比较松软,表现出肌张力低下,如果情况超过四个月,可以考虑为脑瘫;第二,发硬和固定姿势,由于肌张力增高造成姿势异常;第三,头围缩小,这是重度智能发育障碍的一个表现;第四,视觉异常。

回答(2):

回答(3):

这个要先了解清楚之后再说,具体情况不一样

回答(4):

一、睡眠时间过长或不睡觉,并且吞咽功能不好;
二、宝宝哭时没有声音或哭声低沉、发直,在运动时手脚不协调,偏侧运动较多;
三、撒尿时把不开双腿,三个月还不能抬头,六个月还不能翻身,八个月还不会坐;
四、眼神与父母没有交流,并且经常惊厥;
五、肌张力增高,肌收缩不协调,手运动不协调,不能完成精细动作;
六、不能从仰卧位转向侧卧位,姿势怪异,呈角弓反张状或舞蹈样姿势;
七、运动减少、不协调,可出现吐舌、张口、流涎等怪异表情。功能障碍的肢体僵硬紧张,哭闹或受刺激时加剧,安静入睡时过度松弛。
宝宝一旦出现以上这些症状表现一、二个,就是需要引起注意了,虽不能确诊就是脑瘫,也是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宝宝脑瘫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长期康复。

回答(5):

脑瘫儿童在早期所表现的运动异常、姿势异常,以及进食异常等,只要细心地观察就不难发现。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识别: 1.脑瘫婴儿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正常儿童差。如: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易惊、角弓反张,少动或过多地乱动;喂奶时出现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闭合,哭声微弱或发出阵阵尖叫;2—3个月时,不会笑、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4—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另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 2.异常的动作或姿势。如:流口水、颤抖;在学站时,两腿并拢,双脚总是脚尖着地,有时甚至出现交叉,呈剪刀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对称,头不能保持正立位置等,这些都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异常动作或姿势。 总之,根据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各种不同姿势,结合母亲在怀孕时及产时的高危因素,便可早期发现,应尽早去医院神经科检查,以明确诊断,进行早期的治疗。 幼儿脑瘫有何原因及表现? 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 (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则有一些其他症状表现: 1.不能翻身6个月以后还不能翻身,有诊断意义。 2.不使用下肢 6-7个月不用下肢短暂地支持体重 3.不用单手 7-10个月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 4.手笨 手的精细动作,如捏小东西、解扣、系腰带不灵活,不协调,在7-10个月出现有诊断意义。 5.不能独坐 7个月不能独坐。 6.不能抓站 10个月不能抓站。 7.不会与人再见 10个月以后有诊断意义。 8.使用脚尖站立 10个月还用脚尖站立。 9.不能迈步 13-15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 10.流口水及“吃手“ 12个月以后有诊断价值。 脑瘫的主要伴随损害 1.健康和体力的障碍:脑瘫病儿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2.智能、情绪问题,并发智能低下率最高,多动、情绪不稳,自闭亦多,智商测定困难。 3.癫痫 据统计约有半数伴发癫痫。 4.语言障碍 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 5.听觉障碍 难听程度从高音到低音障碍种种不一,家长应早作听力检查。 6.视觉障碍 约20%的脑瘫病儿有眼的障碍,注要为内斜、外斜等眼球协调障碍,其次为眼震和凝视障碍及近视、上方视麻痹等。 婴儿脑瘫的早期表现 脑瘫是指脑性瘫痪,早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比如:不明原因的哭闹、入睡困难、易激惹、喂养困难、容易呛奶、护理困难等等。脑瘫一般是由于在产前、孕期由多种因素影响了神经中枢的发育所致。脑瘫常常还会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觉迟钝、行为异常、性格怪异、语言落后等症状,最明显的特征是运动发育落后。 3个月不会抬头,4个月不会笑,4个月两手仍紧紧握拳不会松开,5个月不会抓物,8个月不会独坐,10个月不会爬;1岁多不会走。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可以对婴儿的异常进行归类,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时,妈妈们就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 大运动的落后较容易发现,只要每次保健查体时不漏项目就一般不会误诊。还有一些特殊的姿势和动作可以作为提示,比如:脑瘫患儿肌张力异常,常常会导致一些特殊的姿势。 脑瘫患儿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两岁前小儿大脑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代偿性,因此及早地进行康复治疗可给脑瘫的孩子带来希望。此外,合理的营养、适宜的刺激、必要的锻炼都是必不可少的。 教你如何识别脑瘫早期症状 脑瘫儿在早期症状所表现的运动异常及异常姿势只要细心观察,不难被发现。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脑瘫早期症状: ①易惊、易哭吵、睡眠不安;②全身乏力、四肢发软或发紧;③喂奶困难,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易呛奶,吐奶;④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⑤穿衣时肢体僵硬,上肢难入袖口,换尿布时难以分开大腿,洗澡时双手握掌,四肢僵硬;⑥抱举时足尖朝下,呈足尖站立姿势,像双足跳芭蕾舞样,有的甚至出现交叉,呈剪刀样;⑦2-3月还不会笑,抬头,手指紧握,不会张开;⑧4-5月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此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根据上述的脑瘫早期症状,结合产前、产时、产后的高危因素,受过专门训练的小儿脑瘫医师一般可作出明确诊断。 凡有下列脑瘫早期症状的幼儿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⑴下肢运动障碍:如1岁以上还“不会走路”、“走不好”,行走姿势异常(如足尖着地、剪刀步态、跛行等),不能下蹲; ⑵手运动障碍:如不“灵活”。不会握物,不会用匙吃饭,平时常用一只手; ⑶智力发育落后或可疑落后; ⑷1岁半后还不会说话; ⑸有惊厥史; ⑹头颅明显畸形(大头或小头); ⑺早产儿; ⑻低出生体重儿; ⑼有明显新生儿黄疸史; ⑽有新生儿窒息史。 小儿脑瘫早期症状有哪些 (1)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护理困难,频繁吐沫,以及持续体重不增。 (2)对噪音或体位改变“敏感”时难将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家长常反映“孩子不喜欢洗澡”,当脚用触及浴盆边缘,背部即僵硬竖弓形。以上某一种情况也可能在正常小儿出现,不能根据具有其中某一两项就诊断为脑性瘫痪,若存在多种情况,而且是发生在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就要考虑有脑性瘫痪的可能。 (3)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入睡困难,大约有30%脑性瘫痪小儿在生后前3个月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 (4)非常“敏感”或激动,但如果患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仅在饥饿时有如此表现则意义不大。 婴儿脑瘫的早期表现 脑瘫是指脑性瘫痪,早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比如:不明原因的哭闹、入睡困难、易激惹、喂养困难、容易呛奶、护理困难等等。脑瘫一般是由于在产前、孕期由多种因素影响了神经中枢的发育所致。脑瘫常常还会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觉迟钝、行为异常、性格怪异、语言落后等症状,最明显的特征是运动发育落后。 3个月不会抬头,4个月不会笑,4个月两手仍紧紧握拳不会松开,5个月不会抓物,8个月不会独坐,10个月不会爬;1岁多不会走。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可以对婴儿的异常进行归类,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时,妈妈们就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