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东湖街道办事处正悄然崛起于美丽东西湖畔、悠悠长江之滨,该办成立于1997年黄州区改制之初,2003年8月改建为党工委,现有长江、余家湾、长江、长圻廖、邢家湾、晏家山、六福湾、虹桥社区等8社区,版图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经济高速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街道视察工作,汇源集团、太子奶集团、深港印染、晨康药业、汇友纸品包装公司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到此安家落户。
东湖办在以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戴志强为首的一班人的带领下,求真务实,狠抓招商引资谋发展。目前,东湖办街道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管理日趋规范,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文体活动红红火火,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东湖街道办事处已连续多年获得黄州区先进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其经济综合实力名列全区前茅。东湖办经济繁荣,城建日新月异,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已成为广大投资者的热土。全办上下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迎接新一轮的大发展,聪明勤劳、待人热情的东湖人,将以团结拼搏、扎实苦干的精神,迎接社会各界有志仁士前来投资兴业。我们愿与你们一起在这块土地上共同播种,收获……
2007年,东湖街道办事处按照“应天时,抓地利,促人和”的总体思路,主攻工业,谋划商业,提升农业,努力实现东湖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所谓“应天时”,就是要顺应潮流,响应号召。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时代的潮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抓发展就是讲大局,就是讲政治,就是讲党性,这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党中央制定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全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致力科学发展;湖北省大力发展经济,谋求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建设提速;市、区实施“四抓”战略,建设龙头黄州,发展的态势十分强劲。总而言之,上级既对我们提出了发展的要求,又为我们创造了发展的条件,我们必须顺时应势,把握精髓,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干事业,统筹推进东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所谓“抓地利”,就是要乘势而上,搞活经济。东湖地处江边大桥下,城郊园区中,区位优势显而易见。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城市规划框架已覆盖全境,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带。市政府即将东迁,意味着东湖将成为城市新的繁荣极。尤其是飞速建设的东西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品牌企业云集,具有很强的聚集和幅射效应,有利于我们吸引更多的客商来东湖投资兴业,也必将带动东湖二、三产业步入快车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六福湾蔬菜基地已通过国家级无公害认证,有利于我们发展精品农业,获得更高的效益。江滩、湖水也是可待开发利用的资源,有利于建设码头、储运场,发展旅游休闲业,拉动经济增长。总之,我们要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园区工业经济、城东商贸经济和城郊农业经济。
所谓“促人和”,就是要以人为本,增进和谐。成就东湖发展大业,要靠全体东湖人的勤劳智慧,要有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保障。换届后,全街上下抓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街道、社区和部门班子铆足了加快发展的劲头;全体党员通过先进性教育,“双带”作用大大提升;广大群众在政策的激励和发展形势的鼓舞下,求富思变的愿望更强,创业致富的信心更足,为东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指示精神,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高度重视民情,关注民生,淳化民风,促人心和顺,保社会稳定;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让全体干部团结一致,和衷共济,共谋发展;搞好制度建设,加强内部管理,促使办事处及所属部门运转协调,工作高效。
2007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全街道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亿元,增长18.6%;工业产值达到8500万元,增长25%;财政收入完成430万元,增长18%;直管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
东湖街道办事处位于黄州城区东部,距区政府驻地5公里,属区辖城郊型办事处。东邻黄州区路口镇,南临长江,西与黄州城区和赤壁办事处相邻,北与黄州禹王办事处接壤。106国道、黄州大道、赤壁大道、新港大道,纵横交叉贯穿全境,境内有主干道,街道12条,三台河沿境西弧形而过,地形北高南低南面狭长,属江滩冲积平原。黄州区一中坐落于办事处北侧,境内有著名的东、西湖、遗爱湖,黄州科技开发区位于境西南腹地。鄂黄长江大桥气势雄伟,连接鄂城、黄州。享誉鄂、豫、皖的黄州萝卜,俗称“冬瓜萝卜”、“马桩萝卜”产于境内长蕲廖社区。始建于元代“祖师殿”,建于唐代的“半偈奄”分别坐落于辖区内长江社区和汪家墩社区。修缮后的寺庙,规模宏大,香火旺盛,香客、游客年逾数万人次。1987年长江乡、三台河乡划归黄州镇,分别设立长江办事处、三台河办事处,1991年1月,撤销黄州镇,将长江办事处,三台河办事处合并成立东湖办事处。1997年,将辖区内三台河村、新桥村、西湖村、珠明山村划归黄冈市黄州科技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17.93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37个村民小组。村民户数8551户,人口33928人,由69个姓氏构成。姓氏分布均匀,耕地面积0.36万亩,其中:旱地0.31万亩,水田0.05万亩。精养鱼池2300亩。塘堰250亩,湖泊534亩,其它水域108亩。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22233万元。财政收入307万元。粮食总产量504吨,油料126吨,蔬菜43720吨,水果总产量91吨,牛出栏665头,羊80头。牲猪出栏3026头,家禽出笼5.51万只,禽蛋119吨,水产品总产量2109吨。农民纯收入3198元。办事处位于城市边缘结合部,形成六纵六横,办事处办公大楼坐落于新港路北端。村通公路,道路硬化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