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的包装技术有哪些?

2025-05-18 15:16:4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走进生产车间的参观走廊,透过整体透明的玻璃,可口可乐饮料的生产车间尽收眼底。解说员介绍,公司严格遵守“保证消费者健康”的原则,从饮料本身的制作到灌装密封及包装的一系列流程都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污染的可能为原则,实心实意为消费者的安全负责任。一切工序使用全自动化设备,减少人手接触的机会,有效避免了污染的可能。

回答(2):

可乐有两个,不知要哪个?

回答(3):

可乐的新旧包装对照(左边为355ml旧罐,右边为330ml新罐),还有三组数据:1、新旧罐的零销价不变(有地方卖1.9元,有地方卖2.0元或2.1元,不同渠道略有不同);2、每罐少了25ml可乐,大约7%的减少量;3、FMCG行业,生产企业每降低1分钱成本,终端零售价格可降低3--4分钱,并保持生产企业、经销商的利润率不变。
1. 从商业角度,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既不是好的善事,也不是坏的恶事。在当前原材料(包括包装的原料)涨价很高的情况,企业适当通过一定的方法,降低产品的总成本或者变相涨价也是正常的,否则消费者可能有一天买不到可乐了(虽然我从不喝可乐),如同最近不少企业都涨价一样。330毫升的罐子相对355ml一个可节约几厘钱(一个铝罐的成本在七八毛钱左右),加上少了25ml液体,在不降低价格的前提下,成本降低是非常明显的。但赵总监由于心虚说什么环保的理由,奥运都扯上了,说什么节约1200吨铝材,把老百姓当傻瓜,纯粹是扯蛋。本来一正常的商业行为,理直气壮说商业行为就行了,为什么非得偷梁换柱、掩耳盗铃,为什么非得披一件利国利民的外衣才行吗?这难道就是跨国公司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吗?十年前的跨国公司还能忽悠中国人,今天还能吗?
2. 从环保角度,也绝对不是有利于环保的行为。虽然新罐的易拉环不是抛弃型可随罐回收,但同时由于容量的改变也增加了铝的用量。以我在这个行业的基本认识,同类型包装,从大包装改为小包装,包装材料的使用量相对商品本身是增加的,如:一包5000g的大米(大包装)和50包100g的大米(小包装),所用的包装材料谁多谁少显而易见。同样道理,330个355ml(大包装)的可乐和355个330ml(小包装)的可乐,显然后者使用的包材更多(因为我从不喝可乐,所以我没有空的新旧罐的重量数据,如果谁用天平称过,那这个数据就更准确了)。唯一可能平衡的情况是,以前某人消费掉330个大包装可乐,在改为小包装后,他消费量可能小于355个,通过降低消费量适当平衡对环保的损害,同时可随罐回收也适当平衡对环保的负面影响。但商业公司,其所有行为只会促进消费量的增加,否则可口可乐公司不再生产可乐那不是更能利于环保。总体而言,且不说其对环保会可能有更坏的影响,但至少不会对环保有好处。
3. 从包装设计或技术角度,这是非常差劲的一次“换装”,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也没有任何创新概念。在零销价不变的情况下,将容量减少25ml,你可乐公司至少应该在包装上给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感觉,那你那些普通消费者也不会在意你在变相涨价了啊。而”新罐的易拉环不是抛弃型,可随罐回收铝’的论点就更是欺负中国老百姓了,一方面,这是简单的而广泛采用的技术,只不过,可口可乐以前没有尽职做好,这次只是“补课”,很多其它饮料公司早已采用;另一方面,“随罐回收”这本身就是欧洲环保法规的要求,只不过中国没有这个法规,就忽悠中国老百姓,这是主动的对环保负责,其实这是在欧洲法规强制要求下不得而为之(这是欧盟基本法规要求,由于可乐铝罐历史很长,属于落后技术,但在全球要做落后的技术、设备改造,成本也不低,只是最近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就用这个机会将容量改小的同时改了,这样容量减少的收益大大抵销了全球技术改造成本),以跨国公司统一“变装”的考虑,欧洲要改,中国等其它市场肯定也跟着改;只不过不知在欧洲有没降低零售价。
4. 从公司商业策划角度而言,由于上述三点,而可口可乐官方发言时,又披了一件皇帝的新装,也是极其低劣的一次商业策划。从而造成讨伐不断。一般情况,公司面临成本压力,首先会从内部管理、隐性成本的降低着手来化解;实在成本压力太高,也会通过涨价来化解,如宝洁、金龙鱼等等企业,这本也无可厚非,挺正常的事儿,虽然老百姓对此有点微词,但最终也无可奈何,至少不会发展成全民讨伐。目前只有可口可乐才把这件事做得如此糟糕。
5. 百事可乐也正在策划把355ml改为330ml,这次由于可口可乐的原因,也被提前爆光了,扯了进来,好在百事还没上市,就看百事会不会在这个危机中体现出更好的智慧和更诚实的作风。不过我看有点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