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成本法:
购入材料,货款已支付,材料尚未入库: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待材料验收入库后: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计划成本法:
购入材料,货款已支付,材料尚未入库: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待材料验收入库后:
①形成超支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差额】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②形成节约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差额】
借:在途物资
贷:应付账款
一、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是指预先确定每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名称,以及计入账户的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2、 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
二、种类
根据会计分录涉及账户的多少,可以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
1、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不包括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
三、格式
1、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2、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3、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四、编制方法:
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
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
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
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
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