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常见的家长回答
多数家长都面临过孩子这样的问题“我们家有钱吗?”这个问题不管是肯定回答还是否定回答,都会在孩子心里形成一种“定式”。我家有钱,所以我可以这样;我家没钱,所以不能这样。然而这种直接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却是很多家长常见的答案。
常见的家长回答一:“我们家没钱,很穷,你要努力读书,将来就有钱了”
有些家长因为害怕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也希望孩子能早点独立董事,自力更生。在孩子提问“我们家有钱吗”时会直接给出否定的回答“我们家没钱,很穷”,有些父母甚至还会在后面加点激励的语句“所以你要努力读书,摆脱贫穷”。
常见的家长回答二:“我们家条件一般,辛苦把你养大不容易,你要努力读书挣更多钱!”
有些家庭条件一般,是父母辛苦奋斗的结果,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厚望。在孩子提问“我们家有钱吗”时会如实相告并加上自己的期望“我们家条件一般,辛苦把你养大不容易,你要努力读书挣更多钱!”
常见的家长回答三:“我们家条件还不错,等我们老了,钱都是你的”
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优渥,家庭比较溺爱的孩子的家长来说 ,当孩子提问“我们家有钱吗?”会直接告诉孩子“我们家条件还可以,只要你想要的我们都能尽可能满足你,等我们老了这些钱都是你的”。
如何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育?家长只需要记住这3个原则
父母的金钱观引导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正确的金钱观教育会让孩子在今后人生中的很多行为都以“钱”为基础来进行选择,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家长该如何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育?家长只需要记住这3个原则。
无需刻意遮掩家庭的经济情况
刻意地去描述家里很穷,会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感,也会让孩子一提到有关于“金钱”的事情时产生焦虑感和恐惧感;刻意描述家庭富有容易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不知道挣钱不易,更不知道感恩。当孩子问及家庭状况时,家长只需要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即可。
无论家庭贫穷或富有,家长都不要让孩子过度担忧家庭经济影响情况
孩子问到了家庭的经济情况,无论家庭贫穷或富有,家长给孩子描述了家庭真实情况后,还需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肯定可以确保你的生活学习钱足够,你无需担忧这些,只需要专心努力读书就好了”。
向孩子表明:家里无论钱多钱少,都是爸爸妈妈努力的成果,要珍惜,不能肆意挥霍
告诉孩子家庭真实情况以及消除孩子的疑虑后,接下来就是家长向孩子传达正确的金钱观:“家里无论钱多钱少,这都是爸爸妈妈努力的成果,你要学会珍惜,在你未长大,不能独立挣钱之前不能肆意挥霍”。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可以这样给孩子建立金钱观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金钱观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家长需要分阶段对孩子进行引导,给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意识。
0~3岁:还不能理解金钱观,家长可以教会孩子“东西”都需要用“钱”买的
0~3岁的孩子一般还不具备明确的金钱观意识,这个阶段孩子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高速期。家长可以在教孩子说话时,有意识地灌输孩子“这个糖果需要用钱才能吃得到”。让孩子明白吃的用的,是需要花钱去买的。
4~6岁:物权意识形成,可以教会孩子物品和金钱的关系
4~6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物权意识,并能够明白有些东西需要用钱才能变成自己的。家长可以趁着这个时间教会孩子“便宜和贵”的区别,以及金钱的数量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和孩子做一些买卖的游戏,借此引导孩子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金钱。
6岁以上:已经具备基本的金钱意识,家长可以告知孩子金钱的来源以及参与家庭经济讨论
6岁以上的孩子基本已经具备金钱意识,能够拿着钱进行买卖。到了这个阶段,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孩子钱是如何得来的,家庭里有收入支出会议时,可以让孩子也参与进来进行讨论,以此锻炼孩子的金钱支配能力。
家长在生活中怎么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
1、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钱得通过劳动获得
家长每天上班下班,辛苦一天就是为了挣个能让整个家温饱的钱,所以这些钱来之不易。
各位家长要通过一些方法来让自家的孩子明白:钱是经过大人劳动辛苦获得的,不是伸个手就可以拿到的。
那有什么方法呢?可以在家里弄个小黑板写上干啥能挣到钱,比如帮妈妈拖干净地可以挣5块钱,帮妈妈洗衣服可以挣3块钱。
然后告诉孩子,如果想挣零花钱就得劳动,劳动量越大的工资就越高。如果想要零花钱,那就自己去挣。
又或者可以带自家的小朋友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让孩子体验大人一天工作有多辛苦。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这样不好,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很体面,不想让孩子觉得没面子。但是这里要说一下,工作并没有什么体面不体面的。
在孩子眼中,自己的父母是最厉害的,他们永远不会嫌弃自己的父母的。相反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每天那么辛苦,自己也会尝试着反思,不再乱花钱的。
2、尝试让孩子学习如何管理金钱
这里要批评下那些过年时老是拿走孩子的压岁钱的家长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慢慢懂事了,也会知道钱能换好吃的、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家长这样做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欺骗了和被抢走了自己的东西。
这并不是一个正确对待金钱的问题,而是关于诚信的问题。
我们首先想想,为什么孩子要拿家里的钱?原因可能有两个:1.孩子有不好的习惯,比如上网,抽烟,玩游戏,谈恋爱等,这些理由都是难以启齿的,所以要偷偷拿钱消费。2.给孩子的零花钱确实不够,这需要家长更关心孩子,对不?3.孩子可能有些难以启齿的隐忧,比如在学校被小混混勒索,这样的情况比较复杂。
发生了这件事,我们都很遗憾。要跟孩子好好的谈谈,弄清楚偷偷拿钱的原因。如果是原因1,就要培养孩子转移兴趣到别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如果是原因2,这就是家长的责任,如果是原因3,那么家长就应该主动站出来保护孩子。
最重要的是,从家里拿钱并不是大事,不需要过分的责怪。要告诉孩子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诚信。做人应该正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