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同学是我们一路相伴的人,我们一起欢笑、一起打闹,纯洁的友情美好而可贵。但有时候同学之间也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纠纷,而这些往往是由一些小事情引起的。
哪些行为容易引起小纠纷呢?
但是往往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平常的话都有可能产生矛盾,当矛盾产生时,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而不是让矛盾进一步恶化。不要因为矛盾使同学之间产生距离,拉开了同学间友好关系,不能让它成为友谊的绊脚石;也不要因为矛盾分散了注意力,使成绩下降。开玩笑过分、取绰号、恶言中伤、自大、没礼貌等,这些都可能给你和同学之间带来矛盾。
和同学发生小纠纷怎么办呢?
1.首先进行自我反思,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思量自己是否有错。千万不要对他人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变成大矛盾,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错在对方,要宽容而主动地原谅他人的过失,微笑接受他人的道歉。
3.还有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等等气消下来,再去找他好好谈谈。毕竟,是一个班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有些小事情也不用做得太过了,友谊最珍贵么,如果错在自己,要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并主动改正错误,改变自己的性格和不良习惯,完善自己。
4.对于同学间产生矛盾,如果我们自己处理,不能用正确方法处理问题,那么,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升级。所以,对于比较棘手,难于自己解决的,我们可以将事情告知家长,让家长来帮我们妥善处理。
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理性沟通,教自我保护方法——“不许打人!”呵斥欺负者,保护自己
在孩子的情绪平复后,选择舒适轻松的环境,与孩子讨论“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做”。可以用游戏发问的形式,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孩子想不出来时,父母可以提供一些意见,比如可以大声呵斥“不许打人!”对欺负者起到威慑的作用等等。
2.尊重孩子,征求和采纳孩子的意见——“妈妈可以用你的铅笔吗?”
家长们在平时动用孩子的东西时要征求孩子的同意;遇到事情多让孩子自己处理,父母只从旁协助;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多让他表达意见,比如孩子房间的布置等,在意见不过分的情况下,尽量采纳,让他意识到他的意见很重要并且是有效的。在父母做错事,如错怪了孩子时,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通过各种行为让孩子也体验到他是被尊重,是不能被侵犯的。
3.客观的判断事情发生的原因,不可以偏袒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是充分教育孩子的关键时期即使是自己的孩子的错也不可以过分的教训,因为孩子犯错是成长的必须阶段,过分的教训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报复心里沟通彻底,让孩子意识到是自己的错误,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