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的族子。据《三国志》记载,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曹真之父秦邵为曹操招募兵马,后为豫州牧黄琬所杀害,曹操于是收养丧父的曹真。但另据裴松之注引《魏略》的记载,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素来与曹操相善。兴平末年,袁术部曲与曹操在豫州交战,曹操一次外出侦察时,遭遇袁术部曲追杀,幸得曹真之父冒名顶替,袁术部曲误以为他就是曹操,遂杀之而去,使曹操躲过一劫。由此曹操想到秦邵恩德,因此曹操收养曹真,变易其姓,才转姓曹。
曹操收养曹真后,让他与曹丕等一起生活。曹真力大勇猛,有一次射猎时被虎在后面追逐,曹真回马射虎,虎应声而倒。曹操壮其鸷勇,让他
统领虎豹骑,
讨伐灵丘黄巾军后被封为灵寿亭侯。
后以偏将军的身份参与汉中之战,因功累迁中坚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
曹丕继位后,曹真升任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军事,镇守魏国西方,平定叛乱。曹丕病危时,曹真同陈群、司马懿同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曹睿继位后,曹真升任大将军,同张郃一起成功防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平定三郡叛乱。曹真判断出诸葛亮下次必出陈仓,派郝昭等提前修缮城池,于是成功防御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后来,曹真升任大司马,在他的建议下,魏国兵分数路大举攻蜀,因大雨撤还。回到洛阳后不久,曹真病逝。
中国历史几千年,沉淀了太多的酱缸文化,历来都有英雄人物被黑,早就习以为常。曹真被弱化,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当其冲是拜《三国演义》所赐。
《三国演义》,以贬曹扬刘(诸葛)为基调,对很多不存在的事情(空城计、借东风等)有过度夸张的描写和渲染,对很多真实的值得褒奖的事情(曹操的用人、治国)却故意不提,对后世造成了颇深的片面理解。为了强调司马懿与诸葛亮两名英杰对垒的激烈,而将曹真成功击退诸葛亮两次北伐的功绩转记予司马懿,曹真的实力被大大弱化,面对诸葛亮屡战屡败,最后更在征蜀失败后因为诸葛亮的信活活气死。手法雷同,这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也有痕迹可寻。
其次,曹魏中后期(曹丕,曹叡)时代,曹真和司马懿长期共事,曹丕的托孤重臣就是曹真,司马懿,陈群,都是托孤重臣,都曾位极人臣。曹真作为曹操的养子,被培养成武将类型,一生辅佐曹魏,忠心不二,对内不邀宠,对外不鄙视贫寒之士。相比之下司马懿显得更加狡猾,从高平陵之变略见一斑。那么《晋书》为尊者讳,为了美化他们的老祖宗,肯定是要大力弱曹真的。
《三国志》对曹真的评价是:曹真一生忠心辅佐曹氏政权,忠孝节义,辅佐二祖,对内不邀宠,对外不鄙视贫寒之士,真是守成业,忠职守,道德高尚的人。曹真的五个儿子都被封了列侯。
由此可见,曹真在历史上也是文武兼备,是个真正的名将,并不像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演得这么莽夫,这应该是在衬托司马懿。历史上的曹真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而不是电视剧中丑化的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