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作文

2025-05-13 22:43: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谁愿意参加国学知识竞赛?”一听说要背很多,许多同学都退缩了。我鼓起勇气,举起了手。“很好,你们出来一下。”我跟着徐老师到外边,很好奇。徐老师说:“你们呢,要去电脑房参加竞赛,时间是20分钟。至于资料,我来不及准备,最好自己去买到。”我一听,妈呀!还得自己去买!又转念一想,自己想打退堂鼓也来不及了。于是,一回到家,我就冲着妈妈叫:“妈妈,我要买书!”妈妈听说后,星期天就给我买来了书。我开始背了。先背哪本好呢?《诗经》吧。我翻开书,开始读起来:《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有许多字不认识,在字典的帮助下,终于读通顺了。一篇又一篇,妈妈在一边听我滔滔不绝地读着。在老师家,我依旧照背不误。可是,前几篇都还没背熟,有一些总是忘,读几遍,记起一些。有些意思我也不懂。
  不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就好比我一开始接触到一些名人写的文章,根本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就比如说《鸟的天堂》吧。当我第一次拿到本书,真是如鱼得水,连电视也不看了,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看了起来。可当我看了一段后,却发现有很多词语、句子,自己根本不理解。我并没有耐心,往后面翻一面,又看得入迷了。才一个下午,那本由散文集整理而来的书,就被我看完了一大半。吃饭的时候,爸爸说,我是条小书虫,整天捧着书看,研究书里的东西。妈妈见我无所谓,没吱声儿,便反抗了,女儿喜欢书不是挺好吗?我管自己埋头吃饭,吃完了饭继续看。看完一遍后,我又从头开始看。
  爸爸奇怪了,问:“你怎么看完一遍又看第二遍啊?”我头也不抬,管自己看书,嘴里说道:“有好多句子和词语我都读不懂,但是我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我多看几遍,说不定还能靠自己理解它们呢!有些句子,读第二次的时候的感受截然不同,而且每次看说不定都能有所启发,有所感悟呢。”“呵呵,多谢夸奖,书看得多了,自然词汇量也就多了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激励着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让自己开阔了视野,读懂了不少自己曾经不理解的句子。

回答(2):

  在这个暑假里,我又把以前读过的书,重读了一遍,又有了不少的收获,大家和我一起分享吧。
  我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并不是让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而是当你再读一遍时,因为知道故事的前因后果,这次重读要带着问题去读,去想。比如当我这次重读《三国演义》时,我就想找一个让人感动的小人物,当我读到后三国《妙计收姜维》这一节,虽然刚开始姜维出场时,没有写他多了不起,而是直接说天水一战,赵云的失败,而衬托出了姜维的智慧。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因为赵云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一员大将,他的勇猛和智慧不次于关羽、张飞。而第一次出来的姜维,就让赵云这样的人物感到很吃力。再接下来诸葛亮对姜维的喜欢,更加引起了我的好奇。所以细细读下来,竟然发现姜维的孝、忠、智、勇,但可惜的是生不逢时,遇到阿斗这样的无能的主人,导致最后的惨死,他真是一个的智勇兼备,文武双全的悲壮英雄啊!
  同学们,当你把一本书读了许多遍,你会发现,每读一遍,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我们读书到思考的一个过程,也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这就是我在这次读书活动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也是我在这次书香班级活动的读书过程中的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