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满族叶赫部的,她姓叶赫那拉氏,名杏贞。
爱新觉罗的死敌是叶赫部还得追溯到后金的建立者努尔哈赤。
当时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中最具强势的两个部落,便是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中的叶赫部。女真各部都在谋划打算,采取联姻或者纳质的方式与他部结盟,弱者为了自保,强者则为了吞并别部。这时的形势已经非常复杂了,但其中又有个更不能忽略的政治力量在发生作用,那就是大明朝政府。
明朝政府当时虽然已是强弩之末,但仍不想放松对东北地区的控制,于是在对待女真各部和蒙古的态度中,采取了分化瓦解,扶植一方打击另一方的举措。这也是导致努尔哈赤后金与叶赫部矛盾激化并更加复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努尔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因为努尔哈赤认为明朝朝廷偏袒女真叶赫部而心生不忿的缘故,愤然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而在七大恨中四次提及叶赫部,“......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恨二也”、“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遗书诟詈,肆行陵侮,恨六也”、“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党之,挟我以还其国。已而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这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引文出自《《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至于叶赫与努尔哈赤之间的恩怨,是先从两部联姻开始的,叶赫部贝勒杨吉砮将自己的小女孟古嫁给努尔哈赤,可是随着努尔哈赤建州女真日渐强大,引起了叶赫部的猜疑和嫉妒。孟古的哥哥那林布禄狂妄妒忌,他派使者到建州索地,遭到了努尔哈赤的悍然拒绝。叶赫与建州之间第一次正规的战争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的古勒山之战,努尔哈赤出奇制胜,逼得叶赫等四部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与建州定下盟约。叶赫的布扬古贝勒要将妹妹嫁与努尔哈赤,金台石贝勒要将女儿嫁与给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努尔哈赤同意了,并准备了鞍马铠胄为聘礼。在政治上,却没有任何同盟与誓言能够持久。一方面,叶赫不愿意坐看努尔哈赤集团继续强大,不断拉拢蒙古,还以各种手段让其他扈伦三部与建州构怨;另一方面,鉴于这种种行为产生的后果,努尔哈赤也正好名正言顺的去讨伐那些背盟之国。
盟誓后不久,叶赫部就成了第一个背盟者。当时蒙古有个部落得罪了建州,努尔哈赤派穆哈连带兵征讨,穆哈连带着战利品四十四匹蒙古马回建州的途中,被那林布禄给抓住,夺了马匹后并将他送往蒙古;叶赫部又将前面所说的许嫁代善的金台是之女嫁给蒙古喀尔喀部的介赛贝勒,并和乌拉部暗中勾结,招诱建州属部制瓦尔喀部的安褚拉库、内河二路。
万历二十七年的时候,叶赫与哈达部产生矛盾而兴兵,哈达部力不能敌,于是以三子质于建州求援,努尔哈赤于是派费英东,噶盖两员猛将带兵两千去援助哈达并在那驻防。这件看似小的事情,却给努尔哈赤带来发兵的契机,并且成了加深建州和叶赫矛盾的一根引线。
当那林布禄知道哈达求助于建州后,又联合了明朝的开原通事,写信告诉哈达贝勒孟格布禄说,你若能抓住建州来援的二将,赎回那三个质子,歼灭两千建州兵,我就把你想要的女子许婚于你,并且与你重修前好。孟格布禄信以为真,努尔哈赤于是亲自统兵征哈达,在这年的九月七日攻克哈达城,生擒孟格布禄。叶赫于是在明廷方面大肆诋毁建州,明朝偏袒叶赫的做法不但增强了努尔哈赤对明朝了反抗之心,而且还使努尔哈赤对叶赫的仇恨更加深了一层。
万历三十一年秋,努尔哈赤的爱妃孟古,病危,很思念她的母亲。于是努尔哈赤派人到叶赫部去接孟古的母亲,但是孟古的哥哥那林布禄却不允许,仅让他的仆人南太来探视。这就完全错在那林布禄了,自己的妹妹病危想与母亲诀别都不允许,这种事情也实在太不近人情了,也太不把努尔哈赤放在眼里了。
第二年春天,努尔哈赤果真率兵去征讨叶赫,攻克叶赫二城七寨,俘获二城人畜两千余,还归建州。万历三十五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情发生在扈伦四部之一的辉发部与叶赫之间。当时辉发贝勒拜音达里的族众有很多叛投叶赫,甚至他的一些亲近部下也想反叛。拜音达里觉察后,将七位大臣的儿子作为质子送往建州乞求援兵,努尔哈赤答应发兵一千帮助他。叶赫部又做出了与以前如出一辙的行为,对拜音达里许诺说,你若收回在建州的质子,我就归还你来投叛的族众。拜音达里又受其煽惑,收回了在建州的质子,但是叶赫却食言,没有归还辉发的族众。拜音达里只好又派人来求努尔哈赤,说道:“我不小心被那林布禄所骗,现在只好依赖您的恩惠,请将一女赐我为婚吧!”但是后来拜音达里却又毁约不娶建州之女。原因何在呢?还是在叶赫那方。拜音达里又受了叶赫的挑唆,将在叶赫的质子收回后,筑城三层自固,准备在叶赫与建州之间中立自保。于是努尔哈赤率兵攻灭辉发,杀了拜音达里父子。到此为止,原本应为叶赫羽翼的哈达,辉发二部都已被建州所灭,叶赫部其败亡的命运,也是注定了的。
建州与海西女真中的乌拉部频繁的联姻,两者在当时的关系是不一般的。叶赫部当然不能不对此作出反应。那林布禄和布扬谷又故伎重演,散布消息说要将曾许配给努尔哈赤的所谓“叶赫老女”(即美女东哥)许配给乌拉部首领布占泰,或许布占泰真的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之人,他马上由建州倒向了叶赫。这种种行为终于激怒了努尔哈赤。万历四十二年的正月,努尔哈赤率大军亲征乌拉,不几日即灭七国,布占泰只身突围,逃往叶赫去了。
万历四十三年、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三征叶赫,叶赫已经完全为后金所灭了,努尔哈赤后金已拥有了东到东海西到辽东边境,北起蒙古嫩江南到朝鲜鸭绿江的广阔疆土,基本上统一了女真的各个部落。
至于叶赫部的末代首领们,先从金台石说起吧。从他在战败后躲到高台上不肯下来投降,说要投降又不投降,生怕投降被杀,最终自焚未成又被后金兵杀死的整个过程来看,他实在是一个不怎么样的人。至于他究竟是因为气节尚存还是因为怕落在努尔哈赤手中会有更大的麻烦所以不肯投降,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所谓他在自焚时说的那句话“即使我叶赫只剩一名女子,也要向你爱新觉罗复仇”,其真实性有待考证,无论是《满文老档》还是《太祖实录》里面均无此记载。至于布扬古,命运也不比其兄金台石好多少。本来都已经投降后金了,却还是心有不甘,在努尔哈赤面前态度傲慢,礼节不周,还是不能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尔哈赤最终还是把他杀了。
但是努尔哈赤对于叶赫首领之外的人,就连金台石的儿子德格类和布扬古的弟弟布尔杭孤,都被编入八旗并授予官职。其中德格类在投降之后就被属隶正黄旗,并被授予三等副将,还是世袭之职。他的孙子,也就是纳兰明珠,是康熙朝著名的权臣,任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而明珠的儿子,则是我们所熟悉的清代词人纳兰,曾任康熙帝的一等侍卫。。对于叶赫部的贵族如此厚待,对于其他的叶赫平民百姓亦没有仇视与压迫的政策。
而所谓清帝后宫不纳叶赫纳拉氏女子为妃的规定,也只是传闻而已。实际上,从努尔哈赤开始到清末,清帝的后宫姓叶赫纳拉的妃嫔并不罕见。而在慈禧太后的手中毁掉了大清江山,这种说法一方面不尽准确,一方面,也应是巧合而已。因为慈禧太后虽然当权后作的都是一些可谓祸国殃民的事,但没有任何当权者在本质和初衷上就要出卖自己的国家和政权的,西太后当时的行为,更多应该算是“事已至此,无可奈何”罢。
叶赫那拉
元末明初的时节,在东北的叶赫河边,叶赫那拉家族便已世居在此。
但是某一天,草原上忽然燃起了烽烟,叶赫那拉家族与来犯的爱新觉罗家族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
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就指着大地说道:“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而叶赫那拉的首领听后则发出一阵大笑,他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幺,我们姓它!”爱新觉罗的头领在言语上并没有讨到便宜,于是恼羞成怒,下令立刻发动战争。
但是叶赫那拉的子民也不甘示弱,双方就在叶赫城外开战。最后,叶赫那拉氏打败了爱新觉罗氏,并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支部落。从此,叶赫那拉氏也就成为了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
但是,到了明末,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之间再度爆发了大战,叶赫那拉却不幸败给了爱新觉罗,从此不仅草原上的形势骤变,就连日后入主中原的天子都变成了爱新觉罗氏了,由于当时的战争相当激烈,双方死伤惨重,努尔哈赤当年派了额亦都对抗叶赫将领布斋的来攻,结果布斋战败,建州人把布斋的尸体劈成两半,一半归还叶赫,一半留在建州,从此建州与叶赫结下不共戴天之仇。
据说,叶赫部首领布扬古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 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世代为仇,清廷宫中后妃不选叶赫的祖制。
元末明初的时节,在东北的叶赫河边,叶赫那拉家族便已世居在此。
但是某一天,草原上忽然燃起了烽烟,叶赫那拉家族与来犯的爱新觉罗家族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
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就指着大地说道:“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而叶赫那拉的首领听后则发出一阵大笑,他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幺,我们姓它!”爱新觉罗的头领在言语上并没有讨到便宜,于是恼羞成怒,下令立刻发动战争。
但是叶赫那拉的子民也不甘示弱,双方就在叶赫城外开战。最后,叶赫那拉氏打败了爱新觉罗氏,并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支部落。从此,叶赫那拉氏也就成为了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
但是,到了明末,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之间再度爆发了大战,叶赫那拉却不幸败给了爱新觉罗,从此不仅草原上的形势骤变,就连日后入主中原的天子都变成了爱新觉罗氏了,由于当时的战争相当激烈,双方死伤惨重,某些野史上甚至说努尔哈赤曾经深恐叶赫那拉的报复;
努尔哈赤当年派了额亦都对抗叶赫将领布斋的来攻,结果布斋战败,建州人把布斋的尸体劈成两半,一半归还叶赫,一半留在建州,从此建州与叶赫结下不共戴天之仇。
据说,叶赫部首领布扬古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 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世代为仇,清廷宫中后妃不选叶赫的祖制。其实这是荒诞的无稽之谈,
后来咸丰帝娶了叶赫那拉氏的慈禧,而清朝的灭亡和慈禧的执政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似乎印证了叶赫那拉氏的诅咒。
叶赫那拉,
据说,叶赫部首领布扬古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 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世代为仇,清廷宫中后妃不选叶赫的祖制。其实这是荒诞的无稽之谈,清朝的历代皇帝都有姓叶赫那拉氏的嫔妃,清初第一才子纳兰性德即是叶赫那拉氏之后。而叶赫的子孙有不少在清朝廷位居要职。金台石的儿子德尔格勒,授佐领,予三等男爵;其弟尼雅哈,授佐领,予骑都尉世职;孙子南楚,任护军统领,袭三等男爵。尼雅哈的儿子明珠是康熙朝有名的权臣,由侍卫授銮仪卫治仪正,迁内务府郎中,后擢升为内务府总管,再授弘文院学士,又历任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使、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赠太子太傅,晋太子太师,可谓是权倾一时。南楚的儿子穆占率兵征湖南,平云南,后授正黄旗都统,列议政大臣。
不过,不可思议的是,清朝最终确实亡于叶赫那拉氏之手。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由于她的保守和固执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最终签署清帝退位条约的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太后,也姓叶赫那拉。
叶赫那拉氏
据说,当十七世纪清王朝的前身后金汗国初崛起时,第一任皇帝努尔哈赤,征服同属于女真民族的1那拉部落,屠杀极为残酷,那位老酋长死前悲痛的说:「我们纵使只剩下一个女子,也要复仇。」那拉兰儿正是这位老酋长的后裔,她正在不知不觉中为她的种族,报此三百年前的血海深仇,努尔哈赤的子孙,将被她复仇之手埋葬。(《中国人史纲》柏杨)
叶赫那拉家族,出了很多位皇帝后妃。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就是叶赫那拉氏。直至最后一位慈禧的外甥女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