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回事
激光陀螺的基本元器件有氦氖激光器,全反射镜,半透半反射镜。激光陀螺集光、机、电、算等尖端科技于一身。广泛覆盖陆海空天多个领域。激光陀螺是衡量一个国家光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工作原理为在闭合光路中,由同一光源发出的沿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传输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利用检测相位差或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测出闭合光路旋转角速度。
光纤陀螺是一种用于惯性导航的光纤传感器陀螺仪(gyroscope)意即“旋转指示器”,是指敏感角速率和角偏差的一种传感器.光纤陀螺仪是广义上的陀螺仪,是根据近代物理学原理制成的具有陀螺效应的传感器。因其无活动部件——高速转子,称为固态陀螺仪。这种新型全固态的陀螺仪将成为未来的主导产品,具有广泛的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
不是,从范围上来说激光陀螺可以包含光纤陀螺,激光陀螺利用环形激光器在惯性空间转动时正反两束光随转动而产生频率差的效应,来敏感物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角速度或转角,光纤陀螺的谐振腔采用光纤来完成,光纤的柔性这样可以使得谐振腔任意调整。
不是,从范围上来说激光陀螺可以包含光纤陀螺,激光陀螺利用环形激光器在惯性空间转动时正反两束光随转动而产生频率差的效应,来敏感物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角速度或转角,光纤陀螺的谐振腔采用光纤来完成,光纤的柔性这样可以使得谐振腔任意调整。
现在光纤陀螺罗经已经使用的比较广泛,一方面是其具有的优点,另外它能给出水平姿态(俯仰、横滚角度),而且与载体捷联,初始化时间短(别小看初始化时间,磁罗经精度低,易受磁场干扰,一般只是备用,电罗经启动很慢的,一般都得30分钟左右,而光纤罗经几分钟甚至更短),安装很方面(任意安装)。
前者是谐振式光纤陀螺后者是干涉式光纤陀螺 都基于萨格纳效应
激光陀螺发展于60年代,应用于70年代。干涉是激光陀螺测量的基础,当干涉仪相对惯性空间无转动,则正反绕行的 A、B 两路光程;当干涉仪以ω相对惯性空间旋转,则会引起两路光程不等;推导光程差。
光纤陀螺研发于70年代,应用于80年代。工作原理是基于萨格纳克(Sagnac)效应。萨纳克效应是相对惯性空间转动的闭环光路中所传播光的一种普遍的相关效应,即在同一闭合光路中从同一光源发出的两束特征相等的光,以相反的方向进行传播,最后汇合到同一探测点。
若绕垂直于闭合光路所在平面的轴线,相对惯性空间存在着转动角速度,则正、反方向传播的光束走过的光程不同,就产生光程差,其光程差与旋转的角速度成正比。因而只要知道了光程差及与之相应的相位差的信息,即可得到旋转角速度。
与机电陀螺或激光陀螺相比,光纤陀螺具有如下特点:
(1)零部件少,仪器牢固稳定,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和抗加速运动的能力;
(2)绕制的光纤较长,使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比激光陀螺仪提高了好几个数量级 ;
(3)无机械传动部件,不存在磨损问题,因而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易于采用集成光路技术,信号稳定,且可直接用数字输出,并与计算机接口联接;
(5)通过改变光纤的长度或光在线圈中的循环传播次数,可以实现不同的精度,并具有较宽的动态范围;
(6)相干光束的传播时间短,因而原理上可瞬间启动,无需预热;
(7)可与环形激光陀螺一起使用,构成各种惯导系统的传感器,尤其是级联式惯导系统的传感器;
(8)结构简单、价格低,体积小、重量轻.
零偏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