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之所以被选为挺进火星的先锋,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优点。它不但个头矮,最高不过20多厘米,而且生长周期短,一个月内即可发芽抽叶。更重要的是这种杂草状的十字花科植物基因,在所有植物基因组中率先被完整破译。
选送上火星的拟南芥是经过了转基因技术改造的。它能够报告生病、高温、干旱等情况,科学家根据报告采取护理措施,使得它们在火星上更好地生长。
这种拟南芥非寻常种类,而是经过了转基因技术改造的。它被插入了一些所谓的“报告基因”,能够发出绿莹莹的光,报告自己在火星上是否生了病,是否遭遇高温、干旱等恶劣天气。科学家根据转基因拟南芥发回的种种报告,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使它们在火星上更好的生长。
花这么大的力气到火星上去种草,主要是为了实践科学家们提出的“生态合成”理念。具体来说,是想验证能否通过植物来吸纳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制造出生命演进所需要的氧气。
之所以选择拟南芥做试验,是因为它有三个优点:它的株身较矮,可放在较小的暖房里;它的生命周期不长,只有六个星期;它的全部基因组已经破译。基于同样理由,国际空间站的“独立试验”也用它来研究植物对微重力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