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税控机维护费抵扣如何入账

2025-05-16 22:23: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税额有关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2]15号 2012.2.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减轻纳税人负担,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12月1日起,增值税纳税人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以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以下称二项费用)可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现将有关政策通知如下:
  一、增值税纳税人2011年12月1日(含,下同)以后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包括分开票机)支付的费用,可凭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抵减额为价税合计额),不足抵减的可结转下期继续抵减。增值税纳税人非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由其自行负担,不得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

  增值税税控系统包括: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系统、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税控系统和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发票税控系统。

  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专用设备包括金税卡、IC卡、读卡器或金税盘和报税盘;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包括税控盘和报税盘;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税控系统和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发票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包括税控盘和传输盘。

  二、增值税纳税人2011年12月1日以后缴纳的技术维护费(不含补缴的2011年11月30日以前的技术维护费),可凭技术维护服务单位开具的技术维护费发票,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不足抵减的可结转下期继续抵减。技术维护费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

  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支付的二项费用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的,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作为增值税抵扣凭证,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四、纳税人购买的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自购买之日起3年内因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的,由专用设备供应商负责免费维修,无法维修的免费更换。

  五、纳税人在填写纳税申报表时,对可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的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费用以及技术维护费,应按以下要求填报: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抵减金额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第23栏“应纳税额减征额”。当本期减征额小于或等于第19栏“应纳税额”与第21栏“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之和时,按本期减征额实际填写;当本期减征额大于第19栏“应纳税额”与第21栏“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之和时,按本期第19栏与第21栏之和填写,本期减征额不足抵减部分结转下期继续抵减。

  小规模纳税人将抵减金额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第11栏“本期应纳税额减征额”。当本期减征额小于或等于第10栏“本期应纳税额”时,按本期减征额实际填写;当本期减征额大于第10栏“本期应纳税额”时,按本期第10栏填写,本期减征额不足抵减部分结转下期继续抵减。

  六、主管税务机关要加强纳税申报环节的审核,对于纳税人申报抵减税款的,应重点审核其是否重复抵减以及抵减金额是否正确。

  七、税务机关要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确保该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财税〔2012〕15号文件及会计处理方式的探讨
白云深处

财税〔2012〕15号文件中关键点是这么几点:
1、时间和对象:2011年12月1日起买的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必须是初次的,再次的不算)和技术维护费(没有初次概念,但必须是12月1日以后,补缴的2011年11月30日以前的不算)
2、金额:价税全额抵减(如果收到的是专用发票,当然进项税也不能再认证,再抵扣,否则就是重复抵扣了)
3、申报表的填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抵减金额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第23栏“应纳税额减征额”;小规模纳税人将抵减金额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1栏“本期应纳税额减征额”

关于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
1、最简单的做法,支付费用时做入未交增值,直接抵扣当期应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未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2、规范一点的做法,“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二级或三级科目“抵减增值税额”,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及支付技术维护费:
借:应交税费--抵减增值税额
贷:银行存款
抵减应纳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未交税金
贷:应交税费--抵减增值税额

3、为了体现这笔资金属于政策减免的性质,也可这样做:
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及支付技术维护费: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抵减应纳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税金
贷:应交税费--抵减增值税额
将抵减额转入营业外收入以更好地体现政策补贴的性质,且在做所得税年报时也比较清晰。
借:应交税费--抵减增值税额
贷:营业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