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资产负债表日对记账本位币余额进行调整吗?

2025-05-21 07:35:4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不需要。

在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前,因外币换算需要对记账科目本位币馀额作出调整的是流动资(货币性资产)项目,而非货币性资产(例如固定资产等)。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项目,在人民币升值之前按升值前的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在人民币升值后,其价值亦不会发生变化。但这样处理的结果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后,折旧费用增加,而利润减少。同时因为房产税是按照房产原值的一定比例计算交纳的,从而会增加企业的税负。

扩展资料

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将外币项目按照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分类调整其会计处理。

1、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

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时,会产生汇兑损益。除筹建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记入长期待摊费用,以及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外币专门借款产生的汇兑损益有条件地予以资本化外,发生的汇兑损益应当记入当期财务费用。

2、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应当根据其不同的计量模式,采取不同的会计折算处理方法。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做调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存货等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的可变现净值与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存货成本进行比较,以较低者作为报表反映金额,差额作为当期损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账本位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币折算

回答(2):

在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前,因外币换算需要对记账科目本位币馀额作出调整的是流动资(货币性资产)项目,而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应按购买时签订购买合同日计算,汇款日与签订合同日之间的因汇率差产生的盈利或亏缺应记为财务费用。资产负债表日,固定资产应按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规定对原固定资产提取折旧。

扩展资料: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

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

它表明权益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它是一张揭示企业在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账、分类账、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

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负债表

回答(3):

在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前,因外币换算需要对记账科目本位币馀额作出调整的是流动资(货币性资产)项目,而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应按购买时签订购买合同日计算,汇款日与签订合同日之间的因汇率差产生的盈利或亏缺应记为财务费用。资产负债表日,固定资产应按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规定对原固定资产提取折旧。

扩展资料: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

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

它表明权益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它是一张揭示企业在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账、分类账、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

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负债表

回答(4):

在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前,因外币换算需要对记账科目本位币馀额作出调整的是流动资(货币性资产)项目,而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