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主要是学习方式,孩子小,大人虽说懂,却讲不透。
2025-05-23 05:07:4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们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
在此我想谈谈我对孩子的一些教育心得。
首先,我认为
要把所有的事物先美好化再输灌给孩子
。比如说你的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你就应该告诉他幼儿园里有好玩的玩具,有喜欢他的老师,还有他的朋友们在等着他一起做游戏等等。我们要把幼儿园里的一切先美好化才能激发孩子主动上幼儿园的欲望。但有些家长的做法正好相反,当孩子不听话时他老是吓唬孩子:你再闹我叫幼儿园的老师关你的黑屋子。。。呵呵,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也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因为在我脑海里的幼儿园只剩下了凶神恶煞的老师和黑漆漆的屋子。接下来我们要多鼓励孩子
。有些家长因为望子成龙心切,对自己的孩子是“高标准、严要求”,往往忽略了他们还只是个孩子。孩子由于年龄小,思想、行为、语言等各个方面都还在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中,他们所做的事所说的话都难免出现失误,作为家长应该多鼓励,不要责怪甚至辱骂他们,否则孩子们会对这件事物产生惧怕甚至厌恶。所以,我建议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我爱你!”“我相信你!”。。。第三,
家长要学会聆听
。现在很多家长都普遍认为和孩子难沟通,你还没开口你的孩子就反驳或者掉头就走。我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更多是因为家长长期以来不会聆听的结果,当孩子和你沟通或因为某件事情向你解释时,你是否打断他们妄下结论呢?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妈妈带着3岁的儿子去买苹果,路上妈妈问儿子:“宝宝,妈妈等下买两个苹果,你会给妈妈吃大的还是小的呢?”孩子想了想说:“我先咬一口大的再咬一口小的。”妈妈听了有些生气,顿了顿继续问:“为什么?”“因为我要知道哪个甜,我要把甜的给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要有耐心去聆听,多问问为什么或许能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试想一下,那位妈妈如果没有问“为什么”而是直接冲着孩子嚷: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孩子会委屈吗?以后他还有什么心里话会向你倾诉吗?如果你是那位母亲会问“为什么”吗?最后,
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怕失败
。你的孩子现在能做些什么呢?三岁能自己刷牙、收拾玩具、自己穿衣吃饭?五岁能帮家里扫地、自己叠被子?十岁能帮忙洗衣做饭、周末收拾房间?其实这些事情是孩子们愿意做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也是家里的一份子,自己所付出的劳动能被父母关注和认同。但很多家长却不让孩子做,总觉得他们做不好,会打碎东西或伤着自己。难道我们听到的小学生不认识没有剥壳的鸡蛋;中学生不会洗衣而反复穿邋遢的服装;大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辍学的故事还少吗?放手让孩子去做它力所能及的事情吧,不要因为他的失误去责怪他更不要剥夺他各个方面的生存技能。
孩子的未来要靠他们自己创造,我们做家长的只能在他们成长道路上适当的引导,帮他们画蓝图甚至是帮他们制定目的地是不明智的。你的孩子可能在某个领域是天才,可能在另一个领域是蠢才。什么适合他们应该是他们最清楚,多给他们一些空间去发展吧,或许他们会失败,或许他们会痛苦,但我们坚信:他们是最棒的!我们正确的教育才能成就他们的未来!

回答(2):

家长如何做好孩子少年期的教育工作

文/韩 天

十一至十五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可塑性很大。许多孩子的父母往往认为此期的孩子精力充沛,能吃能睡,很少生病,自我照顾能力较强,忽略对他们的经常关心和教育。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染上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一些心理学家把少年青春期称作“危险年龄阶段”。

家长怎样才能做好教育工作,防止孩子身上可能出现的缺点和偏差,使之安全度过“危险年龄阶段”健康成长呢?

首先,要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作为家长,对孩子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是自身的榜样。家长要用共产主义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和孩子。在孩子面前,对一些社会现象,是非曲直,真善美,要有正确明朗的爱憎态度,让孩子学会分析事物,知道什么是对的、错的、美的、丑的。引导孩子阅读一些能培养人高尚情操,美好思想的书刊。同时要严格要求孩子,及时评价他们的思想行为,让他们知道遵守公德、讲文明礼貌、勤劳勇敢、助人为乐等良好行为是光荣的,而违犯纪律、损害他人利益等不良行为是可耻的。

孩子脱离了童年进入少年阶段,有了成人感和自制力,渴求独立。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行动,耐心指导。遇事多和孩子商量,但不要包办代替,要放手让他去独立完成任务,相信他但又要随时检查完成的情况,使之道德意志得到锻炼,个性正常发展。不要在生活和行动上过分地关照,处处把他当小孩子对待。如果家长忽视孩子个人的志趣和意向,不相信他的独立性和力量,事无巨细,一概啰嗦地叮咛说教,固执地要求应该做什么,必须怎么做。这样,天长日久,就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和焦虑情绪,养成总是按照别人的暗示去行事的习性,缺乏主见;或引起孩子的反感,有时甚至会遭到孩子的粗暴反抗,养成固执己见、独断专行的性格。

其次,要充实孩子的生活,及时纠正不良习气和错误。

青春期的孩子,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活泼爱动,喜欢冒险和幻想。如果生活内容贫乏,空闲时间太多,会觉得无所事事,不知干什么好,引朋呼友到处闲逛,看见什么都感到新奇,结果沾染了社会上的思想灰尘,甚至与行为不轨的人混在一起。家长要支持孩子参加校内外各项有益活动,根据孩子的志趣爱好,为其购置文体器具物品,供其业余学习活动。鼓励和支持孩子参加有关方面组织进行的青少年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如夏令营、歌咏会、体育比赛、游园,参观书法美术、动植物展览,介绍参观当地和附近的文化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丰富和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开阔眼界,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特长,把孩子充沛的精力引导到有益于健康,有益于成长,有益于社会方面去,为祖国的四化学习和钻研。

少年心理易于动荡和受他人影响而染上不良行为,家长要做防微杜渐工作。孩子刚染上不良行为的时候,可能极力掩饰,不让家长知道。但敏感的母亲,能嗅出孩子衣服上的酒气,发现衣袋内的烟屑,衣服脏烂的部位等等。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不良行为和流氓习气时要立即制止,夫妻同心协力,批评教育。家长不要讽刺挖苦孩子,更不能采用毒打、恶骂、饥饿、关押等污辱人格的方法。不然,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对家庭和父母产生了厌恶、畏惧、反抗情绪,离家出走,去寻找生活归宿和精神寄托,落入坏人圈套,违法犯罪,那就懊悔不及了。

第三,要进行正确的性的知识教育。

孩子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成长,心理行为和智力水平发生着深刻变化,性意识也会逐渐觉醒,产生了关注、接近异性和好奇探求心理。虽然表面上对异性疏远回避,持不相关态度,尤其忌讳在伙伴面前与异性接触谈话,其实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出现微妙的精神变化和心理闭锁性与肤浅的阅历和幼稚行为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家长要给孩子讲些生理卫生知识,消除好奇和探求心理,进行性生理卫生教育和指导。做母亲的要特别关心女儿的身体发育,使女儿对月经初潮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指导经期卫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检点,控制家庭成员某些过分亲昵行为和有意无意的对男女问题的津津乐道,禁止猥亵言语。

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言行,进行监督,注意孩子经常接触那些人,他们的思想行为怎样,受到什么影响,指导孩子怎样选择朋友,如何处理人与人间的关系,了解孩子课外经常看什么书。尤其要防止孩子看黄色书刊,以免受腐朽思想的毒害;警惕坏人利用孩子的无知和朦胧的性要求,引诱唆使孩子犯罪。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到了青春期,突然爱打扮起来,心情浮躁,学习成绩下降,就要与老师联系,查明原因,共同做好教育工作,以防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