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如何划分课文结构?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2课
2025-05-14 13:37:3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全文分两部分: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自己过去住过的地方和济南的冬天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和北京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和伦敦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和热带地方比——济南的冬天“有温晴的天气”。得出结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承上启下,过渡到第二部分)
(2)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先写“理想境地”,再写“古老的济南”。写“理想境地”(老城,有山有水,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又分两层:
第一层:写小山对济南形成的特殊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特别可爱。
第二层:写下了小雪的小山。写了有黑的矮松,白色的山光,陪着的草色.蓝色的天空,微黄的落日光辉,被夕阳斜照的粉色的薄雪。
写“古老的济南”,又分三层:
第一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
第二层:写水、水藻、垂杨,重点在写水。
第三层:写澄清的河水,蓝汪汪的天空,红屋顶黄草山、心灰色的树影。(整体感受)

希望能帮到你
如果您认可我的答案,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欢迎追问(*^__^*)

回答(2):

分为三部分:
(1)第一自然段(总写)
(2)二到五自然段(写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