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为什么变成战国时期原因

春秋时期为什么变成战国时期原因
2025-05-07 06:34:3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说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被秦国所灭,次年起史家以秦王纪年。周朝在秦朝建立之前就灭亡了。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04年)的旷日之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韩、赵、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除实力较强的七雄外,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宋国、卫国等国,但其实力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为七雄所灭。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回答(2):

  原因是战争频繁发生。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说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被秦国所灭,次年起史家以秦王纪年。周朝在秦朝建立之前就灭亡了。

回答(3):

历史上关于春秋战国的分界点有这几种说法:

1、周敬王崩,周元王即位的西元前475年。郭沫若持这个观点,也是现在的官方观点。

2、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西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承认为诸侯,战国七雄正式形成,《资治通鉴》的纪事也是从这一年开始。

3、西元前481年或西元前468年,《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 这是以《春秋》的结束年作为分界点的观点。因为“春秋”时代的提法本来就是来自《春秋》。

所以,现在的以西元前475年作为分界点的主要依据是475年处于一个先王去世,新王即位的象征点,而这一年正好也处于周王室愈加衰微,诸侯愈强,战国已初现端倪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