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的。
秦孝公即位之初,对秦之衰痛心疾首,乃下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卫国人卫鞅就此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术,孝公甚喜,力排众议,以卫鞅为大良造,实施变法。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
当时秦国地广人希,三晋人多地少,民众田地缺乏。因此商鞅建议秦孝公对外来移民采取优惠政策,将三晋民众招来秦国,以便开垦荒地。
公元前350年秦国大良造(商鞅)为了深化其改革,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干扰,提议都城由雍城(今宝鸡凤翔)迁至新建成的咸阳城,得到秦孝公支持。
卫鞅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产,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
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屡败魏军。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傲视于西方。
扩展资料: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第一次变法
1、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
2、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4、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5、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第二次变法
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3、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4、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5、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6、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
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但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国
秦国崛起的主要历史阶段:
1、秦襄公时期(BC770~BC766):公元前771年,犬戎(西戎是一支,属于氐羌族系)攻破西周(BC1046~BC771)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杀周幽王,灭西周。秦襄公原本只是西周王室的附庸(卿大夫级别),但他率军英勇作战,打败了犬戎,并且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建立东周(BC770~BC256)。他随后被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并得到周平王许诺如能驱逐犬戎就可获得关中封地。
2、秦穆公时期(BC659~BC621):有一种说法认为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时期,多次击败强大的晋国并“三置晋君”,将秦国疆域拓展至河西(今陕西省东部渭南市、商洛市)。崤山之战惨败于晋国后,他转向西方发展,称霸西戎,使秦人成为西戎族群中最强大的一个部族。
3、 秦献公时期 ( BC384~BC362): 秦献公时期多次与东方强敌魏国开战并且屡战屡胜,夺回了河西很多失去的土地。石门之战大败魏国,更是扭转了春秋中后期以来秦国面对晋国及其分出来的魏国屡战屡败、丧师失地的被动挨打局面,初步改变了“诸侯卑秦”的情形。此外他还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如废除人殉制度等,促进了秦国社会的进步。
4、 秦孝公时期 ( BC361~BC338):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废除了秦国古老的世卿世禄制,使秦国由封建领主制宗族国家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国力显著增强,彻底改变了“诸侯卑秦”的局面,结束了秦国长期衰落的历史。
5、秦惠文王时期 ( BC337~BC311):秦惠文王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王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南灭巴国、蜀国,东边收复河西,修筑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境内),夺取崤山,使秦国崛起为与东方齐国东西对峙的超级大国。他也是对秦国崛起贡献最大的一位君主。
6、 秦昭襄王时期 ( BC306~BC251):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先后削弱了三大强敌齐、楚、赵,又攻灭东周,迫使韩国称臣,为后来 秦始皇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秦始皇时期 ( BC246~BC210): 秦始皇(统一前称“秦王嬴政”)时期秦国一举消灭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秦朝(BC221~BC207)。
秦孝公时期重用异国谋士商鞅进行变法,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渐渐强大起来,到秦始皇时,已具备统一六国的物质基础
“商鞅变法”秦国突飞猛进,张仪的 “外连衡而斗诸侯”政策给秦国一个灵活的外交,而范雎“远交近攻”政策,更是让秦国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辉煌成就”。秦国的这一批谋士还具有为了秦国而不顾生死的优良作风。比如说,楚怀王要以杀害张仪来换得秦楚联合,张仪就不顾自己的安危只身到了楚国,最后再凭借着自己的机智摆脱了危险。从这一种大义凛然的风范来讲,秦国的谋士品格的确要高于他国谋士。除此之外,秦国的这几位谋士也有一种为了事业而敢于做在他人看来大义不道之事,因为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自己的祖国,但是对于自己的故乡多少都会具有一定的留恋之情,当秦国即将灭亡自己祖国的时候,他们深明大义,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商鞅变法,把秦国变成一个战争机器。(在以前奴隶是木有资格参战打仗滴,老百姓都很少有机会直接战争,都是贵族在掐架。。。后来商鞅搞,奴隶可以上战争,砍得人头就脱离奴籍,砍多就能得等级,若是砍得很多很多,就可以享受国家总理级待遇,你说他们能不变强?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