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党政企合一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B、市场发育不够完善,流通环节薄弱,外贸出口渠道亟待拓展;
C、乡镇企业负担重,其自我积累能力有弱化趋势;
D、如何上技术、上质量、上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在苏南,由乡村集体支配资源,它们同时也是财富积累的主体。而在温州,由个人积累财富和支配资源。有人认为苏南模式是资源共享,但如何保证在资源分享前提下的共享,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因为,如果不能保证绝大多数人都能分享到资源,那就是少数人独享资源。 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有学者把苏南村乡镇政权对乡镇企业的实际干预和控制看作是一种乡镇的“地方产权制度”、事实上存在着政企不分的问题,同时产生低激励和负激励效应。但改革初期大量经济空隙的存在为包括苏南地区在内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提供了历史机遇,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南地区政府超强干预模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那段时间,企业的部分利润被用来建学校、建乡村养老院,农地也被集中到种田大户。政府干预的结果,使乡镇企业承担了大量社会政府职能和“公共企业家”职能。尽管这种结果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是积极的,但政企不分的集体产权制度安排的隐患最终由于外部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如买方市场的出现)的变化而使得苏南经济滑坡,人们对苏南模式开始提出了疑问。
企业制度创新的动力一般有两种:一是“利益导向”,二是“危机导向”。苏南模式的制度创新基本是出于危机导向,是迫于经济形势的要求。但由于政府利益的存在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方式。改制远不是一帆风顺。 无锡市副市长麻建国坦承,曾开创“苏南模式”的无锡,其未来五年规划,都建立在对过去发展所导致的严重污染的“痛定思痛”的基础上。麻建国表示,他们将拒绝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再度扮演杀鸡取卵角色。麻建国称,经过20年来,无锡开创了“苏南模式”但“去过无锡的人也许会发现,无锡太湖水已污染得不成样。自然环境的恶化是发展导致的后遗症”。麻建国表示,无锡在国土面积只有4700平方公里并且还有1700平方公里是水域的情况下,450万户籍人口和净增一倍的流动人口,导致城市化的压力非常大。“无锡不放弃二产,将把老的、对环境有极大影响的产业淘汰,同时发展高新技术,发展具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麻建国表示,不管引进外资,还是鼓励国有企业进行新品开发,技术升级,无锡都鼓励发展高新技术。这样可以给环境、人口带来一些好的、缓和的引导的作用。“很多东西并不是有多高的眼光,只是出于对过去工作的思路的反思,从这点制定下一步发展的战略,让的工作能够避免过去的错误。”麻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