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的发展史

2025-05-12 22:17: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898年:欧文与合伙人兼投资者特拉瓦·欧文正式注册了留声机公司,他们在5月16日将公司从塞西尔旅馆迁往梅登街31号。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在德国制造留声机、唱片及相关产品。
1899年:留声机公司购买了弗朗西斯·巴罗德的画“主人之声”(His Master's Voice),这幅画在次年一月首次出现在公司的唱片上。
1900 年:留声机公司拓展业务,将公司名改为“留声机&打字机有限公司”(the Gramophone and Typewriter Ltd,以下简称“G&T”)。
1901年:G&T从美国的约翰逊处订购了首部10英寸直径录音设备,两年后又购买了12英寸的录音设备。
1902年:G&T总部由梅登街迁往城市路21号。
1904年:公司的首张唱片――内莉·梅尔巴的录音发行,共发行了14张单面的12英寸唱片,每张售价1.50美元。
1907年:公司的第一家工厂在英国米德尔塞克斯郡的海斯动工,男高音爱德华·劳埃德为其奠基。公司恢复名称为“留声机有限公司(the Gramophone Company Ltd)”。
1908年:在新建的海斯工厂,第一张唱片开始制作,7月开始大规模生产。
1909年: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和内阁大臣劳合·乔治为1909年的政府预算录制演说。小狗尼帕(Nipper)――公司的标志物在唱片的封套上首次出现。
1910年:斯科特队长携带一部留声机和唱片进入南极探险。这部留声机而后被带回英国成为EMI公司珍贵历史档案的一部分。
1911年:留声机公司的总部由城市路迁往海斯的布利思路。
1912年,新的录音室在布利思路投入使用。为了防止周围的鸡叫被录入音乐,公司被迫买下了周围所有的鸡。
1921年:留声机公司在伦敦的牛津路开设了新的零售店,爱德华·埃尔加为新店揭幕。
1924年:留声机公司录制了乔治五世(1865-1936,英国国王)在温布利展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这次使用了半电子录音,使用一条导管将扩音器与录音盒相连。
1925年:基于Western电子系统的录音技术得到应用。公司用电话线连接录音设备,录制了教堂的管风琴演奏。
1926年: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获得Parlophone唱片品牌。
1931年:留声机公司与哥伦比亚留声机有限公司(The Columbia Graphophone Ltd)合并组成“电子&音乐有限公司(Electrical and Musical Industries Ltd)”。留声机公司的阿尔弗雷德·克拉克成为公司的主席,哥伦比亚公司的路易斯·斯特林成为公司总经理。
爱德华·埃尔加爵士为位于伦敦Abbey路的EMI新录音室揭幕。EMI中心研究实验室的电子工程师阿兰·布卢姆莱恩发明了双声道(立体声)录音和复制的专利。
1944年:在海斯的工厂被炸弹击中,造成37人死亡,56人受伤。
1952年:EMI发行了首张33转密纹长时间播放唱片,45转的密纹唱片也同时发行。
1954年:EMI发行单声道的45转唱片。
1955年:EMI签约购买Capitol唱片公司。
1956年:EMI首次以Capitol公司的名义在英国发行唱片。
1958年:克利夫·理查德与EMI签约。EMI发行立体声LP。
1960年:拉斯·康威的唱片“统治大不列颠(Rule Britannia)”和“庄严事件(Royal Event)”在英国发行,这是EMI公司的最后一张78转唱片。EMI离开布利思路迁往伦敦曼彻斯特广场20号的EMI大楼。
1962年:EMI声明:从3月31日起,公司将终止所有78转唱片的销售。披头士乐队与Parlophone唱片公司签约,并与10月发行了首张单曲“Love Me Do。
1965年:EMI首次以卡式录音带发行录音。
1967年:平克·弗洛依德与EMI签约。
1969年:EMI在英国全面生产录音带。
1971年:公司将名称“电子&音乐有限公司”改为“EMI有限公司(EMI Ltd)”。至于更名的理由,公司认为:第一,电子&音乐有限公司的名称已经无法涵盖公司广泛的经营领域;第二,EMI已成为公司在全球最知名的标识。
1972年:皇后乐队与EMI签约。
1973年:留声机公司更名为EMI唱片公司。
1976年:EMI唱片公司与乐队“The Sex Pistols”签约。
1978年:凯特·布什(1976年7月与EMI签约)发行个人首张单曲“Wuthering Heights”。EMI唱片英国公司因出口业绩优秀受到女王的嘉奖。
1979年:EMI购买了联合艺术家唱片集团“the United Artists Records Group”。THORN电子企业与EMI组成新公司“THORN EMI”。
艾恩·梅登与EMI签约。
1980年:约翰·列农在纽约遇刺身亡。
1982年:在离开录音室多年后,蒂纳·特纳在美国与Capitol公司签约。
1985年:EMI宣布投资CD的制作和生产,并于1986年正式开始。
1986年:EMI在斯温顿开设第一家CD工厂。
1987年:科林·索斯盖特被任命为“THORN EMI”的总经理。
1988年:吉姆·弗菲尔德成为总部设在纽约的EMI环球音乐公司的总裁。
1989年:EMI环球音乐公司购买了Chrysalis唱片公司50%的股权。SBK环球娱乐公司(SBK Entertainment World Inc)被EMI收购。克利夫·理查德在EMI发行了个人第100张专辑“The Best of Me”。
1991年:弗雷迪·默克里死于艾滋病。Chrysalis唱片公司的其余50%股权被EMI购得。
1992年:EMI获得理查德·布兰森的Virgin唱片公司。
1994年:EMI唱片英国公司第二次因出口业绩受到女王嘉奖。
1995年:鲁帕特·佩里成为EMI唱片英国和爱尔兰公司的主席以及EMI欧洲公司的总裁兼总经理。随后,他在EMI英国和爱尔兰公司的职位由吉恩-弗朗科伊斯·塞西朗接替。
1996年:THORN EMI公司在经过投票后决定股份分离,新的“EMI股份公司”(EMI Group plc)在8月19日成立,继续开展音乐制作和“HMV(主人之声)”系列唱片的业务。
2008年,原EMI百代唱片与合作伙伴Typhoon大风音乐联合对外公开声明,前任EMI亚洲区总裁郑东汉先生以Typhoon Group总裁的身份与EMI总公司达成协议,以9位数港币的巨资全面收购EMI在大中华区的所有股份。其中包括中国的台湾EMI唱片、内地步升大风音乐以及香港金牌娱乐,成立金牌大风音乐集团公司。  原先与EMI唱片签约合作的华语艺人合约将全数转移至金牌大风旗下,唱片海外发行部分则依然透过EMI唱片发行、推广。
2012年:欧盟监管部门发表声明,批准索尼以22亿美元收购百代音乐版权公司(EMI Music Publishing) EMI在中国发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上世纪二十年代,EMI所收购的法国Pathe-Marconi唱片公司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分公司,而EMI在中国之所以称作“百代”,也正是这家法国公司Pathe的音译。而今天位于上海衡山路上的中唱上海公司,其前身就是EMI当年在中国设立的这个分支机构。当年如雷贯耳的周璇,胡蝶,聂耳,冼星海等昔日巨星和进步音乐家均云集EMI。而已故的一代歌神罗文从79年到93年一直是效力于EMI旗下。如今天王刘德华起步乐坛签的第一家唱片公司也是EMI。而在内地方面,早在90年代EMI就曾与那英、郑钧、解晓东等人签约。
2008年8月,时任金牌娱乐董事总经理黄柏高及EMI大中华地区主席郑东汉宣布,与EMI总公司达成协议,以过亿元成功收购EMI大中华区业务(包括台湾科艺百代、中国大陆EMI步升大风音乐及香港金牌娱乐),并正式改名为金牌大风(后该公司被华纳唱片收购)。
2011年~2012年,百代的版权部门并入索尼音乐娱乐公司,唱片部门被法国维旺迪卖给环球公司(环球唱片)。
2014年6月30日,在华语歌坛睽违5年之久的环球唱片旗下EMI唱片公司正式宣布重返亚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