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H3型护卫舰具有较丰满的水线面,宽的方艉。水线以上沿全舰都有外飘;舰艏有明显折角线,弧明显,外飘较大。这种线型有具很好的适航性,高速时阴力比较小。舰艉部的小楔形可以降低兴波阴力。
值得注意的是,“江卫”级长宽比达8.2,大大低于国外现役护卫舰(一般为9~10,加拿大“哈里法克斯”级是8.1),接近美国海军最新的“阿里。伯克”级驱逐舰。降低长宽比的设计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其主要优点是提高了抗纵摇能力和艉部浮力,由此产生的抗纵摇稳性力矩可以平衡大型球鼻艏声纳的重量所施加的纵摇力矩,使艏部在风浪很大时不致埋艏过深,因而适航提高并且可以增加舰上容积以布置更多的武器。舷边采用圆弧过渡(这在中国舰艇中是首次),不仅解决了甲板的上浪积水问题,而且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隐身性能进一步提高。
“江卫”级采用中央桥楼全封闭设计,不仅使舰只具备三防能力,而且尤其适合在炎热的南海海域作战。舰体是焊接钢,舰桥、机库、烟囱采用轻质铝合金结构。全舰有两层全通长甲板,舰桥与两层甲板等高;主桅杆是塔式桅与桁格桅的混合结构。与过去设计的舰只相比,“江卫”级的上层建筑更小;围壁转角都采用圆角过渡;侧壁都有一定角度的内倾,表明设计者对降低雷达反射截面作了一定的考虑,但对烟囱及排烟似乎没有什么降低其红外辐射的措施。从烟囱即可确认““江卫”级采用了2台式4台柴油机组成CODAD全柴动力装置,总功率14400马力。“江卫”级具有25节的最大航速。并且在16节巡航速度下其续航力为5000海里,这一指标显然对于中国海军有重要战术意义,尤其是在南海。
总之,“江卫II”级导弹护卫舰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海军对作战舰只适航性能的重视。这对于建设一支有效“蓝水”海军是不可缺少的 。
053H3采用全封闭中央桥楼,不仅使该舰只具有三防能力,而且尤其适合在炎热的南海作战。在居住性上改变以往舱室狭小,光线暗淡,充分利用照明,色彩,降噪等手段,使舰员有一个较理想的工作生活环境,军官的住舱都已经达到三星级标准。 该型舰采用钢质舰体,铝合金上层建筑。由于采用隐身设计,该舰的上层建筑比052H2G更简洁,更内顷使约2400吨的军舰的雷达的反射面积只相当于一艘500吨的小船!舰上设置自动消磁系统,降低磁场等物理场强度,采用了海军工程学院开发的“柴油机双层隔振装置”配合“气幕降噪系统”使该舰的水下辐射噪音得到了有效控制! 舰体有较宽的水线面,方艉,舰艏折角,舰体外飘,低长宽比,舷边圆弧过渡。 “江卫”-II级与“江卫”-I级的上层建筑和动力系统相同,但装备了更好的武器系统和传感器,防空和反舰攻击能力提高了很多,可配合更大军舰(如“旅沪”级)一起执行任务。升级的武器系统包括用1座8联装“海红旗”-7防空导弹发射架;用8枚改进型“鹰击”-82反舰导弹取代了原来的6枚“鹰击”-8反舰导弹;换装新式双联装100毫米主炮;舰尾2座双37毫米高炮移到直升机库上方,防护面积更大。
舰上以新型345火控雷达取代了老式343雷达,用以控制100毫米主炮和反舰导弹;新数据链用于视距外攻击目标。“江卫”-II级护卫舰的C3I系统据传是中国仿制产品,这种系统也安装在解放军海军的新驱逐舰上。其作战指挥系统据称也是仿制的产品,可以同时跟踪和处理上百个目标。
中国国产的“鹰击”-82反舰导弹为2座4联装布置。该型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动力为涡喷发动机,射程120千米,掠海飞行速度0.9马赫,战斗部重165千克。
“江卫”-II级护卫舰的主炮为新型双联100毫米56倍径舰炮,发射15千克炮弹,射速18发/分,对海面目标射程远于22千米。目前有一些该型舰换装了更新的双联100毫米隐身舰炮。4座76A式双37毫米高炮射速400发/分,对空中目标射程约9.4千米。
该型舰后甲板安装有2座6管320多用途火箭发射器,主要用于反潜,射程约1200米,备弹36枚;其他反潜武器包括2具深水炸弹发射架 。